原来这才是春秋5

时间:2024-06-09 19:32:05编辑:流行君

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是哪一位?


春秋五霸之首是齐桓公,主要原因是有管仲。齐桓公得到管仲,首霸七雄;燕昭王起用乐毅,西败强齐;汉高祖威加海内,诸葛亮三分天下,无一不是人才的作用发挥。再看看变革世界历史的三次工业革命,均始于科技的突破,人才已经成为影响历史的关键因素。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迫切需要有一批具有创造性思维、敢为人先,具有联合作战、远见卓识的人才队伍,为实现改革既定目标,也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力量。尊王攘夷,他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中原霸主!武王伐纣之后建立周朝,将姜子牙封在齐国。而齐桓公就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历史上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是哪一位?


春秋五霸之首是齐桓公,主要原因是有管仲。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个人成就齐桓公在位时致力于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他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春秋五霸是哪几个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1、齐桓公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2、晋文公晋文公姬重耳(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为狐姬。重耳文治武功卓著,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或“桓文”。3、秦穆公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位期间,秦穆公审时度势,在内政方面善于任用人才,加强国内的发展。在外交方面采取以和为主的方针,与晋国保持相对友好,同时向西发展,使十二个戎国服于秦国,秦国疆域增加了周边千里的土地,称霸西戎,并被周襄王赐予金鼓。4、楚庄王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5、宋襄公宋襄公(?-前637年),姓子,名兹甫,宋氏。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桓公之子,宋成公之父。春秋宋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

春秋五霸是哪几个?

问题一:春秋五霸是哪几个 10分 春秋五霸:
齐国齐恒公

晋国晋文公

秦国秦穆公

楚国楚福王



吴国吴王


问题二:春秋五霸分别是哪些人? 《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军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史称:春秋五霸


问题三: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春秋五霸是哪几个国家称霸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现过8种说法, 但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用的都是《史记》或《荀子》的版:《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而《荀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

问题四:春秋五霸是哪几个 “春秋五霸”中,基本没有争议的是: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公元前636年―前628年在位。另外几位的说法有争议:楚庄王(?―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侣。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宋襄公(?―公元前637年),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前637年在位。吴王夫差(约公元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公元前495年―前473年在位。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D前465年),姒姓。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 不同文献采用的说法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辞通》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五霸之说最为普及、认可的有两种:其一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这是是司马迁主张的;另一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这是荀子主张的。

问题五: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些个国家啊? 从周元王元年(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春秋历时二百九十三年。近三百年来,你方唱罢我登台,各路诸侯各显其能。  春秋五霸,历来所说不一,除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之外,其余人选各执己见,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以及郑庄公、楚成王争夺剩下的两个席位。不过,当你看完“国语左转”太史公的“史记”还有“吴越春秋”你就会发现,晋悼公作为黑马胜出,越王勾践则昂首入选。
这样,春秋五霸就是: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熊侣,晋悼公姬周,越王勾践。也就是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 晋悼公 越王勾践


问题六:春秋五霸代表现在的哪些省份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外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齐国在今山东省东北部

晋国包括现在的山西、河南、河北区域

楚国基本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安徽三省全省,江西、河南、贵州、重庆一部分。

吴国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

越国位于吴国之南,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灭吴后尽有吴国故地,其地盘扩展到了今山东东南部,

宋国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

秦国中心地区包括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战国晚期则包括了四川省大部、山西盛河南盛湖北省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在内。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指的是什么?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也就是说这5个君王代表的国家在春秋时期称霸。
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前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先后打败了秦国(变法前)、齐国、赵国,一家独霸,但后来马陵之战败于齐国从此衰落。
中期七雄中最强的是齐、楚、秦三国。三国都有争霸中原定鼎天下的实力。但后来齐国灭燕不成,被秦利用合纵差点被燕灭了,虽然最后还是赢了,但从此元气大伤。楚国虽强但碰上几个笨蛋君主后,不思进取忍辱偷安割地求和,也就衰弱了。
后期大家都知道了,秦国一家独大,横扫六合,最终统一了天下。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什么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扩展资料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都是哪五霸?

在我们的封建王朝历史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段群雄并起,各自为战,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时,这段时间也是咱们诸子百家、人才辈出、言论最为自由也涌现出了最多思想灵感的时代。如今的历史学界,对于这段千年之前的光阴依旧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和研究热情。在这个时代中,有五个国家的国力最为强大,被称为“春秋五霸”,目前具体哪五霸依旧存有争议,一说是齐宋晋秦楚,一说是齐晋楚吴越。之所以战国七雄没有争议,而春秋五霸中的名额一直有异议,这与当时各家典籍中的记载有关,也与春秋时期具体如何界定的时间分类方法有关。但其中毫无争议的就是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位了,被并称为齐桓晋文。晋国的最高领导人与当时的“统治者”周天子同为姬姓,又占领着最大的地盘,自然在春秋时期是最有话语权的。虽然在春秋末期被“三家分晋”分成韩、赵、魏三国的领土,但其在春秋时期的地位还是不容质疑的。自周王朝迁都后,其国力渐微,而同为姬姓的晋国曾经为其行使王道近百年。除了晋文公之外,之后的晋襄公、晋景公和晋悼公也是颇有雄才大略的领导者,是春秋时代最为显赫的霸主。而齐国的领导人齐桓公我们就都很熟悉了,在历史书甚至是语文教材上都有不少他的历史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传奇般夺回王位的经历以及之后知人善用,重用曾经是站在另一位王子那派的管仲了。当时的齐国在他的精心治理之下,国力愈发强盛。在此期间,还为实力孱弱的周天子铲除了不少虎视眈眈的小国势力,这也是成语“尊王攘夷 ” 的由来。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
1、晋文公,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辅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楚庄王,楚穆王之子。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3、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
4、齐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5、秦穆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谥号穆。


春秋五霸分别是谁?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是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不同历史文献也有不同记载。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开启了争霸战争以夺天下,春秋五霸便是该时期的历史产物。该战争,为之后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齐桓公,姜子牙的后代,故而姓姜,氏吕,名小白。单听名字,他似乎很是文弱,然而他却是第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称霸的人。齐桓公的为君之路辉煌而又艰辛。公子小白的兄长齐襄王在位时,齐国一片混乱。为了躲避祸患,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陪同下出逃,公子纠在管仲等人的陪同下出逃。齐襄王被杀后,他们兄弟二人争夺王位。在赶回齐国的路上,小白被管仲射中身上的带钩,小白假死,躲过一劫。在齐国贵族国氏、高氏和莒国的支持下,小白即位,被称为齐桓公。上位之后,他准备杀掉管仲。鲍叔牙说服齐桓公,留下并竭力举荐管仲。后来,正是有了管仲帮助,齐桓公在齐国大力进行改革,推动国家军政合一、兵民合一,齐国国力日益强盛。


春秋五霸分别是谁?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人物简介:1、齐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终年73岁。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2、晋文公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3、秦穆公秦穆公,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是缪氏先祖;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4、楚庄王楚庄王,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5、宋襄公宋襄公,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春秋五霸称霸的先后顺序!!!!!!

通常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事实上,对于春秋五霸作为专有名词,这五个人并不固定,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到了秦汉时期,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基本固定,唯有第五霸是越王勾践还是吴王阖闾存在争议;东汉时期,则出现了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而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逐渐成为通俗说法,则是因为这五个人得到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肯定。由于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有《论语》的背书,“齐桓公正而不诡,晋文公诡而不正。”故前贤多将争论的焦点放在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三人。以宋襄公为例,历来对宋襄公,特别是对他在泓之战中的表现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讥其迂腐,如《左传》;一派赞其有德,如《公羊传》。然而由于《左传》争立学官较晚,故对宋襄公泓之战的评价,汉初以来多趋向《公羊传》之观点,董仲舒即说: “霸王之道,皆本于仁……故善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春秋》贵之,将以变习俗而成王化也。”董仲舒所说的《春秋》当是指《公羊传》。因此《白虎通》推尊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乃是只问礼义不问成败地确定宋襄公的“霸者”形象。至于,后世多以《左传》记载之史实,以为宋襄公“不知战”从而让“中国”蒙羞,否认宋襄公的“霸者”形象,则过于以功利来论断宋襄公,而这在一切多以“礼义”为导向的儒家眼中,“功利”的宋襄公自然敌不过含有圣人之意的宋襄公。秦穆公虽有“千里袭郑”之失,楚庄王亦有“问鼎中原”之过,但因为二人事后均曾自我反省,故而也得到了儒家的赞扬肯定。而最常被称颂的莫过于秦穆公的悔过作《秦誓》之举,而这也就是《白虎通》所言:“《尚书》曰: 邦知荣怀,亦尚一人之庆。知秦穆之霸也。”当然,在此论述的脉络下,也就无关乎其是否为“夷狄”。而既无“夷狄”之区隔,于是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诸戎; 楚庄王克陈入郑而不取,反佚晋寇,就都成了正面的论述,《公羊传》甚至对楚庄王有“实与而文不与”的书写。故而孔子赞许秦穆公、楚庄王的言论也就时常被加以放大引用,如孔子就曾言: “秦,国虽小,其志大; 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又言: “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匪申叔之信,不能达其义; 匪庄王之贤,不能受其训。”总之,此种“圣人与之”的论调,可说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通说的理由之一。

上一篇:铁甲威虫之骑刃王第2部

下一篇:凝胶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