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尼采哭泣

时间:2024-06-08 09:18:27编辑:流行君

《当尼采 哭泣》

“成为你的存在”? “实现你的生命”? “死得其所”? “有勇气去改变你的信念!”?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人,必须在自己体内拥有混沌与狂乱,才能诞生一位舞蹈明星”? “所有不被体验的生活,会继续保持塞满在你的内心里面,在整个永恒之中都不被体验。而那来自你良心中被忽视的声音,会对你永远地呐喊”? “永劫回归”。。。看到这些尼采的思想,此刻让你想起什么了吗?

上周有幸读到《当尼采哭泣》这本书。这是一部哲学推理小说。作者 欧文·亚隆,是当今美国仍然在世的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之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虚构的纪实小说。虚构指的是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构造,但整个小说更多的是纪实,书中的人物以及各个人物的思想都是真实的存在。作者用一个虚构的故事将尼采的存在主义,和开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谈话治疗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在读者面前。

故事主角:

布雷尔医生,19世纪末维也纳最负盛名的医生之一,他开创了伟大的心理谈话治疗;

尼采,1844-1900年,德国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作曲家,语言学家。

整个故事两位主人公也都是以他们的真实身份贯穿始终。

故事主要配角:弗洛伊德(布雷尔医生的朋友兼门徒),路·莎乐美(同时期一位著名的女性自由主义者,与尼采有一段简短的情史,但当尼采向她表示心迹的时候遭到了她的拒绝),贝莎(布雷尔医生著名的心理谈话治疗的被治疗者,也是同时期一位杰出的社会主义工作者)

故事起因是路·莎乐美千里迢迢找到了当时著名的医生布雷尔,请求他帮助治疗尼采。以莎乐美的描述,尼采当时处于一种精神的绝望和身体痛苦不堪的状态。她觉得自己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她拒绝了尼采对她的爱,她所追求的仅仅是那种纯净高尚的友情。她请求布雷尔医生对尼采进行治疗,但是鉴于尼采的性格以及当时她与尼采的冰点关系,她要求布雷尔不要告知尼采是自己安排了这场治疗。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被莎乐美极大的魅力所吸引,布雷尔医生没能拒绝这位素不相识的女士的请求,答应治疗尼采。但尼采是什么人?他是洞悉人性,超前且极富智慧的先行者,怎会乖乖地服从安排。尼采说:“我有我的黑暗时期。谁没有呢?但是它们不曾拥有我。它们并非源于我的病痛,而是源于我的存在。” 他并不认为当下的身体病痛对他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事实上是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极差,视力几近失明,还有严重的偏头痛,每次发作时几乎都是要命的。他睡眠极差,过度依赖药物来麻痹神经,减轻病痛。所以,布雷尔如何说服尼采留下来接受他的治疗计划成了当务之急。

当布雷尔医生提出让尼采住进疗养院进行更好的观察治疗时,尼采拒绝了,并且对布雷尔治疗他的动机表示严重的怀疑。 最后,破釜沉舟,布雷尔使出了杀手锏:他告知尼采自己患有严重的绝望症,请尼采留下来帮他治疗。尼采对这个提议产生了兴趣,最终决定留下来,接受疗养院的治疗计划。

布雷尔提出让尼采来治疗他的绝望其实是想引出尼采自身的绝望,因为他认为尼采的绝望是导致他身体病痛的根源。但是戏怎么演下去?布雷尔只能据实诚恳地把困扰自己很久的心事和盘托出:他说自己经常感到绝望,他的婚姻是父亲指定的,他的事业虽然经过努力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每天都做着类似的工作,生活似乎看不到尽头,他迷恋着自己曾经的年轻病人贝莎,他没有办法不想她,但因妻子的干预他不得不终止这段还没能真正开始的亲密关系,因此他心里对太太有着记恨,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尼采很认真的记下了布雷尔医生所描述的问题,并着手“治疗计划”。治疗以两人谈话的形式进行。接下来每天两人的对话,小说描写得很精彩,经常是二人斗智斗勇,布雷尔总是想方设法想让尼采吐露让他绝望的事情而又不被尼采发觉,想以这样的方式治疗莎乐美所说的“尼采的精神绝望”。但尼采没有轻易上当,每每牵涉到自己的关键时刻,他都是点到为止。不过事情却在发生悄悄的变化,布雷尔在与尼采的交流中,被尼采的智慧深深折服,他开始信服尼采的思想并按照尼采的指导去做,至此布雷尔从假装病人到真的作为“病人”心甘情愿让尼采治疗。

尼采说:“如果你没有完成你自己,那‘责任’不过是为了你的自我放大而利用他人的婉转说法罢了”? 布雷尔认为是责任让他被困在现在的生活和家庭中。那他会按照尼采所说去完成自己,按照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吗?

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出现了这样的情节:一天早上,布雷尔医生平静地对妻子说出了他已经演练了无数遍的话语,他要离开这个家,放弃所有的一切。就这样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丢下愤怒的妻子,还有3个可爱的孩子。他发现放弃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应该说很容易。他接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朝思暮想的贝莎,可是在医院他看见贝莎与现任的主治医生关系亲密融洽,失落的他紧接着又去找愿意为他献身的前助理暨红颜知己伊娃,却看到伊娃已经有新的男友,而且对以前说过愿意献身的话也不甚记得。布雷尔感到非常失落,不知道接下来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他不想重复自己一直想放弃的生活,因而不想再去从医,可是能做什么呢?去餐厅当服务员,或许可以找到一个服务员当伴侣。可是自己分明是已经显得苍老了。。布雷尔悔不当初,就在他彷徨,窘迫之际,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再叫他。。。那是弗洛伊德。他怎么知道自己在这。。。

读到这里我替布雷尔紧张地捏了一把汗。他被弗洛伊德叫醒了,原来这是他让弗洛伊德给自己做的一次催眠。醒后他发现了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失而复得”的妻子,孩子还有家庭的温暖深深感激,他重新“回家”了,而且就在那一天他再一次“娶了自己的妻子”。他发现,一切的臆想根源不是家庭,不是家人,自己需要真正战胜的敌人是:时间,衰老和死亡。

当布雷尔激动地告诉尼采他已经治愈了时,尼采愕然,并急切地想知道布雷尔治愈的细节,因为其实尼采自己也长期被痛苦地折磨于对莎乐美的思念中。布雷尔与尼采进行了一场真正的交心谈话,尼采终于把自己压抑已久的心声吐露出来,释放的那一刻尼采掩面而泣。这也就是小说书名《当尼采 哭泣》的点睛之笔了。

最终,布雷尔医生回归了家庭,继续快乐行医30余年。而尼采呢?按他的话:“我就像你一样,我想要被一种家庭生活所温暖。但是我害怕向慰藉投降,那会是去舍弃我自己与我的使命。对我来说,那会是一种死亡。或许,那解释了一个无法移动的石头在温暖自己的象征。” 他选择了继续孤独,那就是他本来的自我。

整篇小说最大的亮点我觉得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尼采关于人在面临各种心灵困惑时的真正深层原因分析,那种哲学思考直接痛击人的内心深处,到达最底层,让你无处可逃。尼采是一个勇者,一个敢直面恐惧的勇士。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以忙碌,以责任为借口,来掩盖内心的空虚和落寞;大多数人选择不去思考那些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而选择了逃避。但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所不被体验的生活,会继续保持塞满在你的内心里面,在整个永恒之中都不被体验。而那来自你良心中被忽视的声音,会对你永远地呐喊 。” 我深信尼采的“永劫回归”的论说。那个内心没有被满足的声音,会永远对你呐喊。


当尼采哭泣

读书真的是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当你遇到一本书,你会心生悔恨,相见恨晚,感慨浪费蹉跎了那么多的时光和岁月,未曾早点相遇;你又会心生庆幸,书海茫茫,终于还是正正好地遇上了。

?? 我敢打赌我一定曾数次在图书馆看到过这本书,但我从动过懂读他的心思——《当尼采哭泣》,天知道是关于天才的哲学,还是哲学的天才。偏偏巧,这次遇上了。生病三天,如同进入血管里的吊针药水,那些精彩的对白也一同流淌进去。

?? 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哲学书,但你会遇到哲学;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心理学理论书籍,但你会遭遇太多治疗方法;这不是一本纯粹虚构的小说,但真实的人物和虚拟的情节让你无法分辨。

故事的情节奇特但不复杂,陷入中年危机的名医布雷尔与遭遇生命困境的尼采相遇,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不断互换,人物之间从权力博弈、激情思辨,袒露心声,最后各自获得心理的成长和解脱。

穿插在情节之间的治愈方法、经典对白却直接心灵,叹为观止:

1 、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本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 就我个人的理解,关系的建立,可以彼此获得救赎。前几天刚读的《泛若不系之舟》中说道,那些远道而来去垂死之家做义工的人,当你不远万里而来,心怀美好愿望,磨枪擦掌地准备帮助别人,可是自己却被先治愈了。竟然有些不谋而合。布雷尔和尼采的关系亦是如此,费尽心机想治疗帮助尼采的布雷尔,刻意夸张地自我暴露,到不经意地被治愈,在他最不经意的时候,救赎了尼采,最后尼采的眼泪的语言就是彼此救赎的最好证明。

2 、症状是意义的信差,而且,只有在他们的意义得到理解之后,症状才会消失。 尼采通过犀利的分析,一系列追根究底发问,让布雷尔明白,对于贝莎无法抑制的冲动和幻想,内在的意义只是他对热情、魔力、逃离的向往。所以有了那句引人注目的结论“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多”。布雷尔最后的解脱与这个领悟不可分开,如同尼采对于雷的迷恋,内在的意义也是他深层次的孤独,渴望被接纳。现代人很多身心疾病,也可以借鉴理解,我们总是在症状上纠结,却忽视了症状给我们发出的信号,我们到底在利用症状获得什么或者逃避什么,唯有真的理解,症状才会真的消失。

3 、死得其所。 这是最击中我的一段论述,也是最击中布雷尔的一段。貌似站在人生巅峰的布雷尔却遭遇到到了中年危机,害怕失去,害怕死亡。死亡是每一个人的宿命。尼采给出了结论:活着的时候就要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失去了他的可怕!如果一个人生不逢时,那他就永远不会生得其所。你经历过你的人生吗?或者被你的人生所经历?你选择了它?还是让他选择了你?喜爱它?或者悔不当初?布雷尔被深深击中,他成就了许多许多,实现也超越了很多人对他的期待,物质的成功,科学的发现,家庭,孩子,可是没有一个是他的选择,他过着指派的生活。这就是它恐惧的主要来源,没有体会到体验的人生,而去面对死亡。生命是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无数先哲试图解释,但也许有条路是对的,活的充实也就无悔于人生,无惧于死亡。

4、 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 这是命运之爱——爱你命运。故事戏剧般地发生了转移,布雷尔并未按照他设想中去逃离命运,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只是他通过催眠术帮助自己实现了这一旅程,他模拟了放弃婚姻的经验,最终发现工作、社群、家庭是他通往有意义生活的道路。我正确地找到了敌人——时间、衰老与死亡,而不是婚姻、家庭和正常的工作。终于,布雷尔得到了痊愈“我已经选择了我的生活,而且选得很好。”这既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是每个人平凡的宿命吧,我们因为如此这般选择了我们的命运,所以我们要克服我们的绝望,去热爱我们的命运。

5 、孤独只存在于孤独当中,一旦分担,他就蒸发了。 当尼采哭泣时,尼采说,如果我的眼泪是有意识的,他会说,终于自由了,压抑了这么多年。不是悲伤,是奔放的松弛感,以全副的深度,以所有的绝望,将我的寂寞吐露出来,就在那分毫不差的瞬间,寂寞逐渐逝去了。自古圣贤皆寂寞,尼采一直不能接受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他把孤独和寂寞当做自己的一种骄傲的标签,他害怕向慰藉投降,害怕舍弃了自己的使命。但是在在那刹那,一种真正的友谊来临了,当孤独被分担后,它就蒸发了。

看完书后,立刻把同名电影追下。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先读书,直接看电影,也许你会批评、指责、会莫名其妙,那些过长的琐碎的台词,那些匪夷所思的梦境,维也纳灰色的天空与音乐;但是如果读书后,再看电影温习一下,你会不时地心领神会,你会反复咀嚼沉浸在那些对白中,你会惊叹在自我暴露、行为治疗、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等心理治疗手段中。

当尼采哭泣时,也许你也会哭泣。


《当尼采哭泣》书摘2

人永远无法真正从他人得到帮助,人必须要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

我认识许多不喜欢他们自己的人,而试图矫正这点的方法,是先去说服别人对他有好感,一旦感到了那点,他们接下来就开始对他们自己有好感。但这是一种虚假的解决,这是依从他人的权威。你的目标是认同你自己,不是去找出方法来获得我的认同。

不服从自己的人将被他人所控制。服从他人比支配自己要容易得多,要远远容易得多。

最好的真理,他始终这么说,是从一个自身生命体验中破茧而出的血淋淋的真理。

我们每一个人都由许多部分所组成,每一部分都在叫嚣地表达着。我们无法为每一部分乖张的冲动负责,我们只能为最终的妥协负责。

你是说,尼采教授,成长是痛苦的回报。

尼采打断他:“不对,不只是成长,还有力量。如果一棵树要达到一个自豪的高度,它需要狂风暴雨的气候。创造与发现自痛苦中产生。在此,容我引用我自己在几天前所写下的注脚。”

“我要你从一个遥远的距离之外来观察你自己,”尼采回答说,“一种广阔的视野总是会冲淡悲剧。如果我们爬得够高,我们会达到一个高度,悲剧在那儿看来不再悲惨。”

不去掌控你的生涯规划,就是让你的存在成为一种偶然。

当我让他面对了他容许他的生命成为偶然的那个事实的时候,他否认了选择的可能性。

他是“前途无量的家伙”,但是他从未了解过他的前途的本质。他从来不了解他的责任是让自然完美,去超越自己、他的文化、家族、性欲、他野蛮的动物本性,去成为他的存在、他所有的那种人。他从来没有长大过,他从不曾蜕下他的第一层皮,他误以为那些希望是去获得物质与专业上的目标。而在他达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那个没有一刻安静下来的声音不断地说着,“成为你的存在”。

让我知道了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

生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虚空之间的火花,介于出生之前与死亡之后的黑暗当中。

活着的时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它的可怕!如果一个人生不逢时,那他就永远不会死得其所。

“选择正确的敌人”我想那就是关键!这些年来,我一直与错误的敌人在战斗。真正的敌人一直就不是马蒂尔德,而是宿命。真正的敌人是衰老、死亡以及我本身对自由的恐惧。我责怪玛蒂尔德不让我面对我实际上不愿去面对的事!我怀疑,有多少个丈夫对他们的妻子做相同的事情?

一旦我了解到我必须与真正的敌人搏斗——时间、衰老与死亡,我接着发觉,玛蒂尔德既不是对手,也不是救星,而仅仅是跋涉、穿过生命的旅伴而已。

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如果我们不能拥抱我们自身的孤独,我们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鼓励的一面挡箭牌而已。只有当人可以获得像只老鹰——不需要任何观众——才可能爱慕地转向另一个人;只有在那个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去关心另一个存在的增长。


尼采经典语录?


1.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2. 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今天的你离顶点还遥遥无期。但你通过今天的努力,积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3.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4.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5. 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6. 伟人对我毫无意义,我只欣赏自己理想中的明星。7.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8.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9. 凡是不愿意看别人长处的人,总是一眼就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之处。10. 人可以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

当尼采哭泣经典语录

1、婚姻不应该是牢狱,而是孕育某些更高层次东西的园地。

2、每一个美丽的女子,都有某个可怜的男子,厌倦于碰触她!

3、一个人绝大多数的日子是中折磨,一年里健康的日子屈指可数,一个人的生命被痛苦所耗尽,这样的情况似乎就是对生存的绝望、厌世的温床。

4、服从他人比支配自己要容易,容易得多。

5、一个人一定要学会从远处观看自己。

6、你现在珍惜她,是因为你有过失去她会是什么样子的亲身体验。

7、人必须在自己体内拥有混沌与狂乱,才能诞生一位舞蹈明星。

8、或许,你所想到的是那些你喜爱的东西。挖深一些,你会发现你不爱它们,你爱的是,这种爱恋在你身体所产生的愉悦感受!你爱的是欲望,不是欲望的对象。

9、我的游牧生活只容我有一套西装而已。因此,每当我让它去休息的时候,我会确定它很安适才行。

10、一个广阔的视野总会冲淡悲剧。如果我们爬的够高,我们会达到一个高度,悲剧在那儿不再看来悲惨。

11、大脑里必然有一个错综复杂的思想储藏室,待在意识之外,却一直保持警觉,随时准备接受征召,开拔到清醒时的思考舞台上。

12、只有通过做一个男人,一个男人才能真正地解放一个女人体内的女人。

13、一个人借由选择一种产生压力的生活方式,而无心地选择了病痛。

14、死亡时残酷的,死亡的最终报酬是不必再死一次。

15、太多的权威,太多显赫的意见与推论,会压迫一个人综合想象的能力。

16、死亡所至,我不在彼。我之所在,死亡不至。何忧之有?

17、活着的时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它的可怕!如果一个人生不逢时,那他就永远不会死得其所。

18、神圣的不是真理,而是人本身对真理的追求。

19、我想,他的宿命就是去作为一个寂寞的探索者。

20、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一度是如此亲近,以致我们的友谊与手足之情,似乎不受任何东西的阻碍,而且,分隔我们的只有一座小小的桥梁。

21、为了茁壮成长,你必须先把你的根部深深地穿进虚无之中,并且学会去面对你最寂寥的孤独。

22、如果没人倾听,当然只能呐喊。

23、人永远无法真正从他人得到帮助,人必须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

24、遗忘了某些东西,不是因为它的不重要,而是因为它太重要了。

25、这是一个悖论,孤独只在孤独中存在,一旦分享出来,它就蒸发了。

26、为了变得强大,你必须植根于虚无,学会面对你最孤独的孤独,用你自己的火焰燃烧掉你自己,不焚成灰,你凭什么涅槃。

27、症状不过是一个信差,携带了忧惧在内心最深处爆发的消息而已。

28、或许,你比你所以为的还要虔诚!

29、真理的敌人不是谎言,而是深信不疑。

30、当夜晚越是沉静时,雾霭降临得越是浓密。

31、学习去变得缺德吧,从你旧生命的灰烬上,建立起一个新的自我。

32、时间是无法中断的,那是我们最大的负担,而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尽管在这个负担之下,我们还是要生活。

33、一个男人需要一个女人,就像他需要家常三餐而已。

34、某些事情是不可说的,除了跟朋友之外,其他的事情甚至连朋友也不可说,最后,有些事情,人甚至连自己都不可说!

35、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放弃,而每一次放弃都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暂。

36、婚姻生活是神圣的,然而,毁掉婚姻总好过被他毁掉。

37、每次我与人建立桥梁都被人背叛。

38、我们对生命的责任,是去创造更高级的生命,而不是去复制那些低等的生命。

39、死亡的最终报酬是不必再死一次。

40、提供一个安歇之处给一位受苦朋友,不过要注意,这个安歇之处只能是一张硬床或简陋的吊床。

41、我没有超自然的信念,正淹没在虚无主义中,我不知道为何要生存,我不知道如何去生存。

42、不服从自己的人将被他人所控制,服从他人比支配自己更容易得多。

43、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它的可怕!

44、对于见到我们秘密的人,还有捕捉到我们脆弱情感的人,我们都感到恨意。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重新获得克制我们情绪的权力。

45、绝望是人为自我觉悟所支付的代价。看进生命的深处,你总会找到绝望。

46、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占有与嫉妒,只会奴役灵魂。

47、一种理想的婚姻、亲密关系,仅存在于当它对某人的生存不是必要的时候。

48、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49、除了他,所有人都在沉睡。

50、去了解就是去原谅,过得安逸就是危险。

51、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热爱所选择的东西。

52、或许症状是意义的信差,而且,只有在它们的意义获得理解后,症状才会消失。

53、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

54、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

55、为了茁壮的成长,你必须先把你的根部深深地穿进虚无之中,并且学会去面对你最寂寥的孤独。

56、不论友谊是否长存,人总是孤独地死去。

57、责任与忠实是遮羞布,是用来躲在其后的帘幕。自我解放意味的是一个神圣的不字,甚至是对责任。

58、所谓心理学,就是用艰深晦涩的说法,来解释生活中简单的道理。

59、事实上,我痛恨某些人夺去了我的独处,却不曾提供我陪伴。

60、时间是不可逆的,我的生命沙漏将消失殆尽,我和所有人一起无意识地循规蹈矩向着我的死亡前进。

61、不去掌控你的生涯规划,就是让你的存在成为一种偶然。

62、和利外一次选择心种意味年是如想和声气如起眼弃,自么年和利外一次声气如起眼弃心种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暂。

63、他放弃了他的家园,离开了他的朋友,辞去了大学的教授职位。他变成游走四方的良人,为的只是寻找他能忍受的气候,寻求能暂时摆脱痛苦一两天。

64、如果人不能放弃一桩婚姻,那么这桩婚姻就注定要失败。

65、毁掉婚姻总好过被它所毁。

66、把你的动机解剖得更深层一些!你将会发现,永远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完全为了他人。所有的行动都是自我中心的,所有的服务都是利己的,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

67、真理的爱好者,不畏风暴或狂飙的水域,我们所怕的是浅薄的水域。

68、希望是灾祸中最糟的一个,因为它延长了折磨。

69、如果我们不能拥抱我们自身的孤独,我们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立的一面挡箭牌而已。

70、去爱女人就是去憎恨生命!我所梦想的爱情,不只是两个人渴望于拥有彼此,而是两个人共享一种共同追求某种更高层次真理的热情。

71、极端的孤立不会消除压力,它本身反而就是压力,寂寞是疾病的温床。

72、自我解放意味着一个神圣的不字,甚至是对责任。

73、人要原谅自己的朋友,比原谅自己的敌人还困难。

74、我现在相信,恐惧并非产生于黑暗;相反,恐惧像星辰一般总是在那里,但是为耀眼的日光所遮蔽。

75、希望是最终的祸端,希望是灾祸中最糟的一个,因为它延长了折磨。

76、这些年来,我一直与错误的敌人在战斗,真正的敌人是宿命,是衰老、死亡以及我本身对自由的恐惧。

77、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如果我们不能拥抱我们自身的孤独,我们就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立的一面挡箭牌而已。只有当人可以活得像只老鹰,不需要任何观众,才能爱慕地转向另一个人。只有在那个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去关心另一个存在的生长。

78、最令人渴望的女人,是最让人恐惧的女人。而且,当然不是因为她是什么人,而是因为我们让她成为了什么人。

79、我们都要死,但要死在恰当的时间,死亡只在一个人将生命推向巅峰时才不会让人觉得恐惧。

80、人必须在自己体如只拥有混沌与狂乱,他去并你能诞生一并军地舞蹈明星。

81、年老、死别、比朋友长命的痛苦,就在于缺少了被人观察的机会,过着不受人注意的生活,就是一种痛苦。

82、就像骨骼、肌肉、肠子与血管被包围在一层皮肤之下,好让人的外表可以忍受,所以灵魂的焦虑与激情被包裹在虚荣之内,虚荣是灵魂的皮肤。

83、土壤越丰富,耕耘的失败就越不可原谅。

84、无论何时,我们舍弃了理性,并使用较低层次的能力去影响人类,我们得到的结果会是个较低级较廉价的人。

85、最好的真理,是从一个人自身生命体验中破茧而出的血淋淋的原理。

86、只有一种责任,成为你的存在的责任。要坚强,不然,你将永远利用他人来作为你本身的放大。

87、如果你没有完成你自己,那责任不过是为了你的自我放大而利用他人的婉转说法罢了。

88、去了解后都他去并你第是去原谅,过得安逸后都他去并你第是危险。

89、一个说谎者被迫要过着一种警惕的生活。

90、生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虚空之间的火花,介于出生之前与死亡之后的黑暗当中。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宗教与哲学都是远离社会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宗教与哲学一样,都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来说明的上层建筑。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经历了由氏族宗教到国家宗教、世界宗教的发展历程。无论宗教采取何种形式,都要对上帝、神灵、灵魂和来世生活作出回答。对这些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别形成了有神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无神论的世界观。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对上帝或其他神灵的崇拜,对灵魂不朽的信仰和对来世生活的追求,因而任何宗教都包含着有神论的唯心主义哲学或这种哲学的萌芽。宗教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的起源与唯心主义的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是寓于人体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同样,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由于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的过程,最初的神产生了。随着宗教的向前发展,这些神愈来愈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由于氏族、部落融合以至统一王朝的建立,在人们头脑中,从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的观念。哲学家依据他们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任何宗教神学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时都属于唯心主义的阵营,任何无神论都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唯心主义哲学与宗教神学实质上是相通的。唯心主义的实质在于把心理的东西作为最初的出发点,从心理的东西引出自然界,然后再从自然界引出普通人的意识。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隐蔽起来的、修饰过的鬼神之说。一切唯心主义者,不论是哲学上的还是宗教上的,都相信神灵、启示、救世主、奇迹创造者,至于这种信仰是采取粗野的、宗教的形式还是文明的哲学的形式,这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程度。从哲学的发展来看,唯心主义与宗教神学是一致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不能彻底了解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弄清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引出了关于可以和肉体分开的灵魂的学说,然后引出了灵魂不死的论断,最后引出了一神教。


上一篇:christmas lights

下一篇:舞秋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