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念家
念家这首诗不是李白写的。念家——李白【黄泥直下无青天】,海上云尽月苍苍。【波涛塞川如叠坂】,嫖姚家宴敌吴王。娼楼两岸临水栅,被发奔流竟何如,抓花百树障去路。相和歌辞·公无渡河王建渡头恶天两岸远,【波涛塞川如叠坂】。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蛟龙啮骨鱼食血,【黄泥直下无青天】。男儿纵轻妇人语,惜君性命还须取。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沈身死悔难追。公无渡河,公须自为。很明显不是李白的诗,第一句出自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王建,应该是从不同的诗词中拼出来的一首诗!
李白有念家这首诗吗?
你好 【李白】没有写过【念家】这首诗。我确定以及肯定这首诗是赝品无疑! . 【念家】这首诗是【网友】东摘西抄拼凑出来,然后.假借【李白】之名发表的。 . 【有图有真相】. . . 参考链接: .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vXSvZNc2kBl2HNMG6EDeYnf0H3HlHcg67s_kbxjLKujUglYISZ-P39PV66hnxoskVx5w24pmceFN0V-CnJ9M6svNqvsinVHLLV_CFipCR57 .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Y5yBhFfcy8dogXqbyfQulD4trfEN-wXrjXGwdJeNK56yk2dIloeM6BUQYs2ELAt2yOVnJquB2IQQMaiR0W7BP923VhcWGKI3EK3aP1_k1Fi . ━━━━━━━━━━━━━━━━━━━━━━━━━━━━━━━━━━ ┏╮/╱℡ ╰★ ╮ 【意念时空】 希望我的解答对解决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 ━━━━━━━━━━━━━━━━━━━━━━━━━━━━━━━━━━
唐诗三百首里有念家吗?
念家是网友从古诗文中摘出来的句子,恶搞黄海波被抓事件!当然在唐诗三百首中没有这诗! 念家——李白黄泥直下无青天,海上云尽月苍苍。波涛塞川如叠坂,嫖姚家宴敌吴王。娼楼两岸临水栅,被发奔流竟何如,抓花百树障去路。很明显不是李白的诗,黄泥直下无青天,【相和歌辞·公无渡河】王建 海上云尽月苍苍。【江上有怀】王适 波涛塞川如叠坂,【公无渡河】王建 嫖姚家宴敌吴王。【子 夜】薛能 娼楼两岸临水栅,【江 南 行】张籍 被发奔流竟何如,【相和歌辞·箜篌引】李贺 抓花百树障去路。【春日出苑游瞩】李隆基
唐诗三百首里有《念家》这首诗吗?求解!
没有滴、、、、、
念家--李白(网友恶搞之作)
黄泥直下无青天,
海上云尽月苍苍。
波涛塞川如叠坂,
嫖姚家宴敌吴王。
娼楼两岸临水栅,
被发奔流竟何如,
抓花百树障去路。
当然很明显这不是李白的诗,而是拼凑的:
黄泥直下无青天,出自王建《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海上云尽月苍苍,出自王适《早上江上有怀》;
波涛塞川如叠坂,出自《箜篌引》;
嫖姚家宴敌吴王,出自薛能《子夜》;
娼楼两岸临水栅,出自张籍《江南行》;
被发奔流竟何如,出自李贺《相和歌辞·箜篌引》;
抓花百树障去路,与李隆基的《春日出苑游瞩(太子时作)》近似,原诗是:三阳丽景早芳辰,四序佳园物候新。梅花百树障去路,垂柳千条暗回津。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惟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
杜甫 春望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 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 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 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 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 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 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 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 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杜甫 望岳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古诗春望 古诗春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城东楼名望海楼。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赏析】 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所民间传说:他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首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应当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岂非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不能肯定它就是从白居易这两句诗衍化而来,但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杜甫《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杜甫古诗《春望》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我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意思: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春望》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有关于杜甫的春望的诗句
1.杜甫的春望古诗 答:一、杜甫的春望古诗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春望古诗的具体意思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三、春望古诗写作特点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杜甫的春望古诗 答:一、杜甫的春望古诗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春望古诗的具体意思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三、春望古诗写作特点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杜甫的《春望》全诗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烽火连三月③,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④不胜簪⑤。注释①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 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②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 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 ③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家书可抵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④浑欲:简直要。欲:将要⑤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胜:承受。 4.杜甫的《春望》全诗 标题:春望 作者:杜甫 <;唐>; 体裁:诗 格律:五言律诗 原文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 烽火连三月③,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④不胜簪⑤。 注释 ①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 ②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 ③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家书可抵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④浑欲:简直要。欲:将要 ⑤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胜:承受 译文 【参考译文1】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参考译文2】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 5.杜甫的古诗 春望 春望 诗人:杜甫 朝代: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古诗赏析 【注释】 ①国:指京城长安。 ②感时:感叹时事。 ③花溅泪: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④鸟惊心: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⑤烽火:这里指战争。 ⑥抵:值。 ⑦短:短少。 ⑧浑:简直。 ⑨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译文】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赏析】 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此诗以深沉凝练、言简意多闻名。遣词用字,精当准确,含蕴丰富。 6.杜甫的春望里写诗句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诗的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紧扣题目《春望》所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 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7.杜甫的《春望》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 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 2.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 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 3.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4.浑欲:简直要。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这首诗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 首二句从大处着眼,是悲壮之笔;次二句从小处落笔,言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沈得潜注意到这两句诗是"乐处皆可悲"(《唐诗别裁》)的对比式写法。 五六句写忧国忧家之愁,七八句写愁之深切。全诗情景交融,忧国念家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两句,因道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遂成广为传诵之名句。 司马光曾提倡写诗"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他说"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举此诗为例(见《温公续诗话》)。 又《唐诗分类绳尺》云:"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
“明月千里寄相思.”多少诗人望月兴叹.杜甫说:“,”李白感慨:“
“明月千里寄相思。”多少诗人望月兴叹。杜甫说:“(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感叹:“(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王维在幽静的山谷中听到:“(月出惊山鸟 ),(时鸣山涧中 )”。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杜牧在扬州瘦西湖上大声发问:“(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明月千里寄相思”。多少诗人望月兴叹。杜甫说:“【
“明月千里寄相思。”多少诗人望月兴叹。杜甫说:“(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感叹:(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王维在幽静的山谷中听到:“(月出惊山鸟 ),(时鸣山涧中 )”。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杜牧在扬州瘦西湖上大声发问:“(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如果有帮到您 请给予好评 哦 谢谢拉#^_^#祝您愉快
暮春古诗
《暮春》古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记叙诗人的家居生活。首联写回到家乡的拮据,颔联写岁月蹉跎,颈联写读书生活,尾联写自己愿意报效祖国。这首诗语言平淡凝练,既抒发对岁月蹉跎的感慨,又表达献身报销祖国的决心,意味深长。《暮春》作品原文: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暮春》白话译文:数问茅草小屋坐落在镜湖之滨,虽然藏书万卷却不能救济家贫。燕子飞去又飞来不知不觉间就度过一日,花几开了又落了忽忽悠悠地又经历一春。打开书卷令人欣喜就象遇到了平生好友,但当临水照面则不禁惊异自已已不是壮年之人。自笑我平灭胡虏的雄心直到而今还在,每每登高就会慷慨患歌又要为了报效国家捐献此身。
关于暮春的古诗
关于暮春的古诗如下:1、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宋王安石《暮春》2、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银明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宋祁《玉楼春》3、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僧志南《绝句》4、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5、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6、燕草如碧丝,秦桑喊桥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7、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韩愈《晚春》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9、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唐杜甫《春宿左省》10、离郑搏猛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1、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唐刘禹锡《春词》12、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唐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的诗意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①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国:国都,即京城长安。破:(被)冲开;攻下。
②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恨别:悲恨离别。
③烽火:这里指战争。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家书可值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
④搔:用手指轻抓。浑:简直。欲:将要;就要。
⑤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胜:能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⑥白头:白发。
⑦城:指长安城。
⑧浑:简直。
【译文】
国都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是什么意思
全文翻译如下: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如帮到,请采纳,谢谢!
《从军行》翻译及原文
《从军行》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翻译: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作者:唐朝王昌龄。创作背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鉴赏:在这幅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雪山的银辉,向人们呈现出一种洁白纯净的美,而“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又涂上了淡黑色,使画面由明暗对照构成了阴沉的战争氛围和苍凉的境界。王昌龄能够将“色”和“光”交织起来,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因而,这里的色彩光线已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属性,色彩光线的描写也不只是起美化画面的作用,它们已融入了丰富的感受和情绪,色彩实际上已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从军行七首
从军行的翻译文
《从军行》的译文如下: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1.《从军行》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从军行》的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3.诗歌赏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经典幼儿启蒙唐诗大全
【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幼儿启蒙唐诗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流传度很广,是相思名篇,此诗一出,红豆就成为相思的象征物。 此诗用语自然流畅,通俗易懂,节奏明快,言浅意深,深受众人喜爱。这首诗在唐朝就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流行于大江南北。 2.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通俗易懂,是一首很经典的启蒙诗,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可见流传度之广。 此诗犹如一幅春雨落花图,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意境浑然天成,栩栩如生,深含大自然的真趣。 3.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是非常有意境的一首五绝,作者用简短、精练的四句诗描绘出一幅“风雪夜归图”,成为“五言长城”刘长卿水平的代表作。 全诗语言自然生动,写景如画,一句一景,极富有画面感,于寒冷之中暗含暖意,更满是诗意。 4.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深含历史沧桑,满是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深具雄才大略,直言敢谏,但不被重用,他提出的见解不被采用,反而被贬官。他于悲观失望中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写下这首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透过此诗,我们能感受到到作者的孤苦无助和怀才不遇。 5.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被很多诗评家评为“七律压卷之作”,水平之高得到公认。 此诗前景后情,情景交融。前两联写景,述登高所见所闻,描绘出沿江空旷寂寥的景致。后两联抒情,杜甫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漂泊流浪之悲苦。 全诗用语悲苦,抑扬顿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6.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这首《黄鹤楼》被某些诗评家评为七律“压卷之作”,知名度非常高,并成全了黄鹤楼这一千年景点。 这首诗前三句连用3个“黄鹤”,读来但觉音节嘹亮而不拗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据说诗仙李白到黄鹤楼时读到此诗也不禁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李白可从没服过谁,可见此诗水平之高。 7.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代表作,也是一首很知名的爱国诗。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前四句写国破家亡的凄惨败落景象,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之情。 全诗用语精准凝练,声情悲壮,满是哀思,充满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是贡献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经典名句。 8.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也被很多人评为七绝“压卷之作”。 此诗前两句写景,以广远的视角描绘出黄河远眺时的特殊感受,充满苍凉、悲壮感。后两句抒情,寓意皇恩不会到遥远的边关,满是同情和无奈。 全诗情景交融,含蓄委婉,传颂千年而经久不息。 9.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作于李白晚年,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第二年他在流放途中,收到被赦免的消息,欣喜异常,立即乘舟返程,并写下此诗,流传至今。 此诗用笔自然欢快,清丽飘逸,把壮丽多姿的河山、流畅轻快的行舟和愉快的心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自然成趣。 10.经典幼儿启蒙唐诗 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这首《枫桥夜泊》知名度非常高,入选过课本,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这是一首羁旅愁思诗,当时张继正流寓江南,他途径苏州,夜泊枫桥,唯有乌啼、枫树和江中的渔火相伴,孤苦而思乡,触景生情写下此佳作。 全诗情景交融,愁绪满纸,浑然天成,意境深远。
幼儿古诗词启蒙精选大全
【 #婴幼儿# 导语】古诗词是古代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出口,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富有中华文明特有的美感。它们或是铿锵,或是婉转,风格各异,皆耐人寻味。下面是 分享的幼儿古诗词启蒙精选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古诗词启蒙精选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秋浦歌其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0.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幼儿古诗词启蒙精选
1.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8.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9.终南望余雪/终南望残雪
祖咏〔唐代〕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0.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幼儿古诗词启蒙精选
1.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0.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幼儿古诗词启蒙精选
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苏轼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赠刘景文/冬景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7.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0.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幼儿古诗词启蒙精选
1.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7.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雪梅·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乐游原/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