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时间:2024-06-07 16:46:13编辑:流行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翻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含义及其启示

1.起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庄子》中的一句名言,指的是每件事情的开始阶段往往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在继续进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果能够突破这些障碍并坚持下来,最终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


2.含义


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人类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需要始终保持初心和热情,坚定信念,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不妥协,不放弃,去寻求各种办法突破困境,最终获得成功。


3.启示


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其实,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在人生道路上,不论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定力,要坚持初心和信念,而不是一时兴起,半途而废。此外,我们还应该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4.案例


我们可以以乔布斯为例,他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乔布斯在年轻时创办苹果公司,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甚至于被公司开除,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一直坚定信念,终于成为一个顶尖的企业家和创新者。在最后的演说中,乔布斯说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让更好的事情产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正是乔布斯一直不断坚持初心和信念的结果。


5.结语


总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在人生道路上坚持初心和信念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面临各种困难时不退缩、不妥协、不放弃,最终获得成功的机会。希望每个人都能认真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什么意思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原意是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后借此语以讽谕持志不终的人,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出自《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段话的意思是:帝王骄纵放荡,不遵守法律制度,他却是下民的君主。帝王贪心又暴戾,发布的政令也多有邪僻。上天生下的众民,本来都是善的,但因出生后面对着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很少有人能以“善道”而自终。所做的事情,往往都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有能够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扩展资料:《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处,背景,翻译,以及中心思想和给我们的启示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

〖解释〗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出处〗《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示例〗你如今那里想俺家,道不得个~。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什么意思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意思是“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这句话常被用来讽谕那些持志不终的人,提醒大家为人处事要善始善终。【出处】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荡》。【原文节选】“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译文】帝王骄纵放荡,不遵守法律制度,他却是下民的君主。帝王贪心又暴戾,发布的政令也多有邪僻。上天生下的众民,本来都是善的,但因出生后面对着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很少有人能以“善道”而自终。所做的事情,往往都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有能够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赏析】《大雅·荡》这首诗主要是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常常在事业初期充满热情和激情,但往往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放弃,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恒心。这句话的用意在于提醒人们,事业的成功需要坚定的意志和持久的努力,不能半途而废。【创作背景】《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早期各个地区的歌谣、民谣、宗教颂歌、祭祀乐歌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大雅·荡》是《诗经》中的一篇,反映了周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和风气。【注释】靡:无、没有初:开始鲜:很少克:能够、能够够【生活启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事情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往往无法得到很好的结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了达到最终目的,我们必须坚定地执行我们的计划,不断努力,不断前行。在我的个人经验中,我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当时我开始了一项挑战,但是很快就放弃了。我没有坚定地执行我的计划,因为我觉得挑战太难了,无法完成。然而,后来我认识到,如果我坚持下去,不断努力,我就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个挑战。我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就能够成功。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如果我们坚定地执行我们的计划,不断努力,不断前行,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达到最终的目标。这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耐心,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什么意思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人们不是没有(良好的)初心,但很少有人能够有很好的结局。这句讲述了一个道理:人们在开始做事时往往热情高涨,随着时光流逝,激情开始降温,最后事情或是不了了之或是草草收场。如果人们不能保持初心(高涨的热情),最后往往不会有好的结局。【出处】《诗经·大雅·荡》——先秦·孔子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译文】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什么意思?为什么很多人会忘记初心?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召穆公斥责昏庸无道的周厉王的一段话。

这段话的意思是:帝王骄纵放荡,不遵守法律制度,他却是下民的君主。帝王贪心又暴戾,发布的政令也多有邪僻。上天生下的众民,本来都是善的,但因出生后面对着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很少有人能以“善道”而自终。所做的事情,往往都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有能够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

引申之义,便是往往有好的开始,但不能有好的结束。

古人似乎早已看清,大多数人都存在这个问题:轰轰烈烈的开始,不了了之的结束。

在学习,工作上,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细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停的犯同样的错误?大约有以下五点原因:

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回忆自己过往,志向变幻无常,故做事则无常,忽而想学这,忽而又去做那。

凡一学一事,乍学乍做,颇有新鲜感,但手熟尔,常态化,便觉枯燥无趣,于是舍而求他。

凡一学一事,起初做或觉容易,但在深入的某个阶段会出现阻碍和非常多的困难。自己不耐烦难,便心生退缩。

环境影响有二,一曰社会环境,今日社会欲望横行,功利盛行。一些人往往在清学和世俗功利中摇摆,往往会左右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轨迹。

二曰:家人朋友影响

有时当自己不能坚定,迟疑时,遇挫时,家人朋友的意见会左右自己的行为。通常我会选择大多数人一致认为的意见,而会放弃自己坚持的理想。

很多事情,并非短期能看到效果,有时甚至半年,一年,三年都未必有大的逆转和成果,往往在这种情况,觉得花费大量时间没有产出,便放弃了。事后往往发现再坚持坚持就很快成功了。

以上五点在我的学习工作中都曾出现过,给了我深刻的教训。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及时反省改进。在未来,减少虎头蛇尾的学习和做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自哪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解读自《华严经》,由《华严经》部分经文的内容解释概括而来。《诗经·大雅·荡》原文:“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华严经》原文:“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许多人看完内容有所感触,总结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当初的心意,指事情一开始所抱持的信念;方,指才,才能;得指得到;始终指终了,完成。比喻说一个人做事情,始终如一的保持当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得到成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什么意思?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意思是:没有人做事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可以善终。当一个女生对你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时,她可能是告诉你要善始善终,对待感情要专一。【出处】:先秦·左丘明《晋灵公不君》【原文】: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译文】: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诗·大雅· 荡》说:‘没有人做事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可以善终。’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骖乘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注释】: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同雕,画。雕墙: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宰夫:厨子。胹(ér):煮,炖。熊蹯(fán):熊 掌。寘(zhì):通“置”。畚(běn):筐篓一类盛物的器具。载:装车。赵盾:赵衰之子,晋国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士季:士为之孙,晋国大夫,名会。不入:不采纳,不接受。三进:始进为入门,再进为由门入庭,三进为升阶当霤。及:到。溜:霤,屋檐下滴水的地方“。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荡》。靡:没有什么。初:开端。鲜:少。克:能够。终:结束。赖:依。这两句诗出 自《诗·大雅·烝民》。衮(gǔn):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 阙:同“缺”,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衮:指君位。骤:多次。鉏麑(chú ní):晋国力士。贼:刺杀。辟:开着。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主:春秋战国时期称卿大夫为主。饮(yin):给人喝,使动用法。伏:埋伏。甲:披甲的士兵。右:车右。亦名骖乘。古制一车乘三人,尊者居左,御车人居中,骖乘居右,以有勇力的人担任。提弥明:晋国勇士,赵盾的车右。趋登:快步上殿堂。三爵:三巡。爵:古时的酒器。嗾(sǒu):唤狗的声音。獒(áo):猛犬。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田:通“畋”打猎。首山:首阳山,在今 山西永济东南。舍,住一晚。翳(yì)桑:首山附近的地名。灵辄:人名,晋国人。食(sì)之:给他东西吃。食:给……吃。宦(huàn):外出学习为宦之事。遗(wèi):送给。箪(dān):盛饭的圆筐。食:饭。橐(tuó):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与:参加,介:甲 指甲士。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大史:太史,掌纪 国家大事的史官。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竟:同“境”。贼:弑君的人,指赵穿。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怀:眷恋。 诒:同‘贻”,给。伊,指示代词,那个。良史:好史官。书法:记事的法则。 隐:隐讳,不直写。恶:指弑君的恶名。逆:迎,公子黑臀:即 晋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武宫:晋武公的宗庙,在曲沃。【赏析】: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夏桀的宠姬妺喜爱听裂帛声,建造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谓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肓,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渎,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轲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作者简介】: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上一篇:淘宝壁纸

下一篇:梵顿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