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教皇是谁?
历任教皇列表如下:1、彼得64-67,十二使徒之首。2、利奴67-69,保罗的助手,提摩太后书记载过此人。3、阿内克利特79-90,早期罗马教会弱小,教会历史不全。4、克雷芒一世90-99,释奴,由保罗任命为罗马主教。5、埃瓦里斯特99-107,祖籍伯利恒,希犹混血儿。6、亚历山大一世,107-116罗马总督皈依。7、西斯克特一世116-125。8、特勒斯福鲁125-136,早期教皇,严格来说是罗马主教。9、希吉奴136-140,原为雅典哲学家,自此基督教神学壮大,奠定和各派角逐胜利的基础。10、庇护一世140-155 ,在位期间教会神学哲学化。11、阿尼赛155-166,反驳诺斯替派瓦伦廷,马西昂和孟塔努派纠纷。12、索泰尔166-175 。13、爱留德175-189 。14、维克托189-199,以复活节日期为由开除小亚细亚教徒教籍。15、蔡斐林199-217,希坡律图的论敌。16、加里斯多一世217-222,反对撒伯里乌派的神格唯一论。17、乌尔班一世,田野庄稼的保护者,德奥国家尊为葡萄业的保护者。18、庞提安230-235,和希坡律图同遭罗马皇帝流放至撒丁岛。19、安泰235-236 在位一月。20、法比昂236-250,首次划分罗马教区为七教会,任命七位副手。21、科内昂251-253,十四个月后当选为教皇,革除诺瓦替安派教籍。22、卢修斯一世253-254,反诺瓦替安派。23、司蒂芬一世254-257,反希普里安主张。严格教规,承认异端派洗礼有效。24、西斯克特二世257-258,调节前任和非洲教会异端洗礼问题。25、狄奥尼西259-268,整顿罗马教会。26、斐理克斯一世269-274,普罗提诺新帕拉图学说流行。27、欧提安其275-283。28、凯尤283-296,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亲戚,。29、马色林努296-304,被控有叛教行为。30、玛赛一世308-309,亚美尼亚奉基督教为国教。
教皇是谁
教皇是教宗本笃十六世方济各。教皇由天主教会的教宗(Pope)兼任。教宗本笃十六世(拉丁语:Benedictus XVI)出生于巴伐利亚。教皇居住在梵蒂冈城——意大利罗马城内的一个很小的独立国家,他是罗马的主教。人物经历:教宗本笃十六世方济各的父母是意大利皮埃蒙特人。父亲马里奥是一名铁路工人,母亲雷吉纳是一名家庭主妇。这个未来的教皇以他的福音简朴性与和蔼可亲的性格而出名。教皇方济各是化学工程学毕业,但后选择了司铎生活,进入首都维拉·德沃托(Villa Devoto)修院学习,成为耶稣会的初学生。他在智利完成人文学科后于1963年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圣米格尔的“圣若瑟”大学获得哲学学位。60年代中期,这位曾留学德国的新教皇在阿根廷圣菲市的“无玷圣母学院”教授文学和心理学,之后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救主学院”教授同样的课程。
中世纪教皇与国王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中世纪的教皇和国王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主要取决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情况。总的来说,中世纪的教皇认为自己具有领导基督教世界的权利,因此他们倾向于获得他们在政治上所希望的支持,或者他们要求被普遍尊重和顺从。然而,国王们也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教皇来宣扬他们自己的政治理论以及扩大其领土范围,他们可能会要求教皇为他们授予宗教上的支持和推广他们的独立宗教信仰。在某些情况下,当国王拒绝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时,两者之间也会发生一些冲突。总之,中世纪的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他们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宗教信仰,也可能出现一些冲突。
中世纪教皇国家的形成是怎样的?
在中世纪意大利的中部,有一片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直接管辖的领土,它就是长达1000年的“教皇国”(756—1870年)。 教皇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始于公元6、7世纪,罗马主教掌握了罗马城及周围地区的统治权,格列高里一世(590—604年在位)是第一位拥有强大势力的教皇。此后8世纪中叶法兰克王矮子丕平的“献土”,使教皇辖地进一步扩大。经过几世纪的变迁,这片土地不断延伸,其行政机构日臻完善,到了12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期教皇国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中世纪教皇国是基于教皇对世俗财产的要求,教皇神权与法兰克俗权相结盟的产物,是西欧封建政教合一统治制度的象征。 教皇国的形成,使得教皇在神权之外,又成为一名世俗君主,保障了神权的独立,这是教皇发展成为西欧基督教会首领地位的重要因素。教皇国的出现意味着罗马与拜占廷关系的破裂,对日后西方新的拉丁体系的基督教文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教皇国成为世俗和教会贵族争权夺利的“肥肉”,教皇神权急剧世俗化。在近代,教皇国成为意大利统一的严重障碍,最后淹没在统一运动的浪潮中。 “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并非偶然,这是西欧,特别是意大利、法兰克的政治形势变化与西欧封建化关系的发展所决定的。 中世纪初期的西欧,逐渐出现两股大的政治力量,一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神权化的政治势力),二是法兰克的世俗政权。 罗马天主教会在罗马帝国时期,已拥有大量的世俗领地和财产,主要是在意大利南部和中部。 因为该教会自称是耶稣最大门徒彼得所创立,该教会教产统称为“圣彼得产业”。罗马教会借助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地处帝国都城,借助于彼得———耶稣最大门徒的继位人的资格,在西欧基督教会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它在西欧广泛传教,建立直属罗马教会(称“母教会”)的“子教会”。这样,罗马教会的势力渗透到西欧各地。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哥特王国(493—555年)在意大利建立,定都拉温那,尊东罗马帝国皇帝为皇帝。东哥特人信奉基督教的阿利乌斯派别,但对所谓正统的罗马天主教采取宽容政策,听任教皇自由发展势力。 意大利人民处于日耳曼异族的统治和包围之中,把教皇看成是旧罗马帝国唯一存在的残余,视为罗马帝国存在的象征。教皇的确发挥了保存、维护罗马传统文化的作用。554年以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收复了意大利。他既通过设在拉温那的拜占廷总督控制教皇,又责成教皇和罗马元老院共同管理罗马。603年罗马元老院消失,教皇成为唯一的罗马最高统治者。
教皇和教皇国是怎样形成的?
教皇和教皇国是怎样形成的?大家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了解。教皇(PaPa)一词,希腊语原意为“爸爸”,最初是对基督教会各级神职人员的尊称。公元2世纪出现主教制,人们用这个称号称呼所有主教,后来又渐渐局限于称呼罗马、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等几个大城市的主教。445年, 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堤尼安三世发布敕令,规定各地主教必须服从罗马主教利奥一世的领导,突出了罗马主教的地位。6世纪中叶,由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干预,各地主教被迫屈从罗马主教的权势。8世纪中叶,罗马受到伦巴德人的威胁。罗马主教含泪向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求救,称他是上帝的义子和亲人。756年,丕平出兵意大利,将夺得的从抗韦纳到罗马之间的一块地方赠给罗马主教。这件事被称为“不平献土”,从此罗马主教除宗教权力外兼有世俗权力,是一国的君主,成为教皇,奠定教皇国的基础。大约8世纪中叶,罗马教皇伪造了“君士坦丁的恩赐”,大意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为感谢罗马主教治好他的病,授权罗马主教及其继承人统治罗马、意大利和罗马帝国西部地区,教皇以此依根据,证明罗马教皇的权力高于各国政权,有权统治西欧。12、 13世纪,教皇国版图扩大,趋于鼎盛。基督教神学家鼓吹包括国王、皇帝在内的所有人必须服从教皇,否则就是异端分子和裂教者,教皇有权予以废黜并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暂约。教皇英诺森三世也发布命令,全面解释教皇拥有最高宗教和世俗权力。11世纪中叶以前,法兰克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意大利贵族先后控制罗马教廷,可以直接废立教皇。1059年新教皇尼古拉二世上台不久,乘德国政局动荡之机,宣布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须经过皇帝的追认。12、13世纪,正式确认这种由枢机主教单独选举教皇的办法,并大体上沿用到现在。
教皇是如何产生的
教皇是由世界各国红衣主教选举产生的。
罗马教皇是终身制。教皇去世后,由世界各国红衣主教组成的教皇选另选新教皇。选举教皇必须严格按照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方式进行。选举当天,整装正襟的红衣主教做弥撒后,由“青铜门”进入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分别住进“密室”。在选举教皇期间,西斯廷教堂与世完全隔绝,层层大门上锁并贴上封条,任何人均不得出入。除留一部紧急联络用电话外,其它电话线全部掐断。沟通内外的唯一渠道是设在“青铜门”上的两个转盘,需要往里送的食物、医药等放在转盘上,由工作人员转动转盘送进去。选举采用互选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者当选。事先不提候选人名单,所以往往需要多次投票才有结果。
罗马教皇历任教皇是谁?
历任教皇列表如下:1、彼得64-67,十二使徒之首。2、利奴67-69,保罗的助手,提摩太后书记载过此人。3、阿内克利特79-90,早期罗马教会弱小,教会历史不全。4、克雷芒一世90-99,释奴,由保罗任命为罗马主教。5、埃瓦里斯特99-107,祖籍伯利恒,希犹混血儿。6、亚历山大一世,107-116罗马总督皈依。7、西斯克特一世116-125。8、特勒斯福鲁125-136,早期教皇,严格来说是罗马主教。9、希吉奴136-140,原为雅典哲学家,自此基督教神学壮大,奠定和各派角逐胜利的基础。10、庇护一世140-155 ,在位期间教会神学哲学化。11、阿尼赛155-166,反驳诺斯替派瓦伦廷,马西昂和孟塔努派纠纷。12、索泰尔166-175 。13、爱留德175-189 。14、维克托189-199,以复活节日期为由开除小亚细亚教徒教籍。15、蔡斐林199-217,希坡律图的论敌。16、加里斯多一世217-222,反对撒伯里乌派的神格唯一论。17、乌尔班一世,田野庄稼的保护者,德奥国家尊为葡萄业的保护者。18、庞提安230-235,和希坡律图同遭罗马皇帝流放至撒丁岛。19、安泰235-236 在位一月。20、法比昂236-250,首次划分罗马教区为七教会,任命七位副手。21、科内昂251-253,十四个月后当选为教皇,革除诺瓦替安派教籍。22、卢修斯一世253-254,反诺瓦替安派。23、司蒂芬一世254-257,反希普里安主张。严格教规,承认异端派洗礼有效。24、西斯克特二世257-258,调节前任和非洲教会异端洗礼问题。25、狄奥尼西259-268,整顿罗马教会。26、斐理克斯一世269-274,普罗提诺新帕拉图学说流行。27、欧提安其275-283。28、凯尤283-296,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亲戚,。29、马色林努296-304,被控有叛教行为。30、玛赛一世308-309,亚美尼亚奉基督教为国教。
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利
1、除宗教职务外,教皇也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梵蒂冈国家元首。该国又被称为“圣座”(Sancta Sedes)。梵蒂冈整个被罗马城包围,在1870年之前,教皇统治的区域一度拓展到整个意大利中部,其领土,即教皇国,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2、教皇在其职务上永无谬误论(papal infallibility),是天主教教义之一。即作为至高无上的导师的教皇,在一定条件下就信仰或道德问题进行的教诲不可能谬误的论点,其根据是:教会承担耶稣基督教诲众人的任务,教会既受基督委托,又得圣灵帮助,必能忠于基督的教诲。1869—1870年的第一次梵蒂冈会议在一片争论声中限定了几种条件,符合这种条件,教皇“自宗座”所发表的意见才不可能谬误。其先决条件就是,在有关信仰及道德方面,教皇发表意见时,其意图是要求得到全体教会的绝对同意。这一教条阻碍了全世界基督教的团结,同时也是罗马天主教神学者的争论焦点。3、宗徒职务:主耶稣说:「你们中最大的,要成为最小的;为首领的,要成为服事人的。」路22:26,宗徒们是主耶稣特选的,宗徒职务在宗徒大事录里常提及,十二位宗徒因为茹达斯的背叛而缺少一个,最后大家向天主祈祷选举了一个取代他的宗徒职务,可见宗徒职务存在的重要性。扩展资料罗马教皇的产生背景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是世界上信众很多的宗教教派,从罗马帝国开始以致影响欧洲及世界文明发展至今,又因其驻地在罗马,所以又称罗马教皇。。期间曾经历过1000年从教会外部到教会内部的争议与动荡期。 除了他的宗教职务之外,教皇也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梵蒂冈的国家元首。早在公元2世纪主教制产生后,所有主教均被称为教宗。罗马主教因驻在罗马帝国都城,政治、经济势力最大。5世纪,由于英诺森一世(401~417在位)和利奥一世(440~461在位)的努力,罗马主教逐渐凌驾于其他主教之上。吉莱西厄斯一世(492~496在位)首先宣布教皇在信仰上的权力既独立于皇帝,又独立于教会会议,声称“教会权力”高于“帝国权力”。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认为教皇是天主指派的全部教会的首脑,将教皇的影响扩大到自己的辖区以外。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矮子丕平为酬谢教皇对其夺取权力的支持,将夺自拜占廷的罗马至拉韦纳一带的土地赠给教皇,是为教皇国之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马教皇
请问罗马教皇是什么时候怎样产生的?
教皇亦称“教宗”,译自拉丁文papa, 源于希腊文pappas,意指“爸爸”,最初本为古代天主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一般尊称,至今在东派教会中仍有以此称神父者。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称谓来表示其宗主教之衔,而罗马主教认为此衔仅指西部教会的领袖。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主教成为西方教会中的最高首领,加之756年法兰克王丕平“献土”后又在意大利形成“教皇国”世俗政权,“papa"这一称谓遂逐渐为罗马主教所独有,开始构成“教皇”之涵义。到11世纪时,罗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独占“papa"之称,从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制度。 “papa"一词也就作为“教皇”之专称沿用下来,即今日英语中的“pope”、德语中的“Papst'和法语中的“pape”。
按照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基督的第一个门徒彼得乃众门徒之首,他于传教过程中去罗马担任了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从此,罗马主教均为伯多禄的继位人,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这便是“教皇制”的由来。所以,“教皇”的全称为“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亦称“宗徒彼得的继位人”、 “基督在世的代表”等。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在11世纪前,教皇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继位者的认可。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皇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不过仍须承认法、西、奥三国君主对候选人具有否决权。20世纪初,庇护十世废除了这种世俗君主的否决权。1914年,本笃十五世遂成为单由枢机主教选为教皇的第一人。教皇当选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
教宗的头衔包括“罗马主教,基督之代表,众门徒之主之后继者,最高祭司(教宗),西方之宗主教,意大利首席主教(主教长),罗马省大主教及都主教(总主教),梵蒂冈国元首及上帝之众仆人之仆人”(Episcopus Romanus, Vicarius Christi, Successor principis apostolorum, Pontifex Maximus, Patriarcha Occidentis, Primatus Italiae, Archiepiscopus ac metropolitanus provinciae ecclesiasticae Romanae, Princeps sui iuris civitatis Vaticanae, Servus Servorum Dei)。教会很少会使用这个完整的头衔。天主教认为教宗为初任罗马主教圣伯多禄的后继,因此一开始称呼他为“伯多禄之代表”,直到西元5世纪时才改称为目前这更具权威的“基督之代表”(2006年《宗座年鉴》删除了“西方宗主教”的称呼,对上一次修订为1969年。当时教宗保禄六世把“天主众仆之仆”加于名号之中,并删除了“光荣在位”的句语)。
除了他的宗教职务之外,教宗也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梵蒂冈的国家元首。该国又被称为“圣座”(Sancta Sedes)。梵蒂冈整个被罗马城包围,在1870年之前,教宗统治的区域一度拓展到整个意大利中部,其领土,即教廷国,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尽管授予教宗对这些领土的统辖权的文件,也就是所谓的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在15世纪被证明是伪造的,教宗对教廷国的统治还是延续到了1870年意大利统一的时候,而意大利王国和教宗之间最终的政治协议一直到1929年的拉特兰协定才得以实现。1948年通过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再次确定该协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B
教会组织几乎遍布西欧各地,各地教会和世俗封建主一样,依靠世俗国王的赏赐或分封,获得了大量的地产,形成了西欧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致使封建王权对各封建主包括教会的控制逐渐减弱,这就给教皇加强对各地教会的控制以可趁之机。罗马教皇依靠严密森严的封建性的教阶制度加强了对各地教会的控制,从而建立起大一统的神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