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天影业

时间:2024-06-01 20:35:21编辑:流行君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

1.寰亚电影  所属集团:寰亚综艺集团
代表作:《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 杜琪峰《大事件》、《龙凤斗智》,刘伟强《头文字D》、冯小刚《天下无贼》
2.英皇电影  所属集团:英皇集团
代表作:《杀手阿一》、《飞龙再生》、《千机变》 《千机变2》、《海南鸡饭》
3.中国星电影   所属集团: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
代表作:《瘦身男女》、《江湖告急》、《恋上你的床》、《大块有大智能》、《忘不了》 《窈窕淑女》、《柔道龙虎榜》、《龙凤斗智》、《国产凌凌柒》、《父亲大人》、《小白龙》
4.寰宇电影   所属集团:寰宇国际集团
代表作:《少林足球》、《双雄》 《旺角黑夜》、《重案黐孖GUN》(暂名)、《你有你、我有我》、《死亡写真》、《出租男人》、《神经侠侣》、《三岔口》
5.美亚电影和天下电影   所属集团:美亚娱乐资讯集团
代表作:《朱丽叶与梁山伯》、《目露凶光》、《高度戒备》 《爱作战》、《新扎师妹3》
6.银河映像 所属集团:银河映像控股集团  代表人物:罗守耀(主席)、杜琪峰
代表作:《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暗战》、《枪火》、《孤男寡女》、《钟无艳》、《PTU》、《大块头有大智能》 《大事件》、《柔道龙虎榜》、《龙凤斗智》
7.泽东电影   所属集团:泽东电影有限公司
代表作:《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 《2046》
8.嘉禾电影  所属集团: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
代表作:《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败家仔》、《帝女花》、《半斤八两》、《A计划》、《宋家皇朝》
9.东方电影 所属集团:东方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代表作:《家有喜事》、《97家有喜事》、《半生缘》、《夜半歌声》 《玄兵传奇》
10.邵氏兄弟电影  所属集团: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代表作:《独臂刀》、《梁山伯与祝英台》、《天涯明月刀》、《新七十二家房客》、《刺马》、《大醉侠》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1、寰亚电影寰亚电影1994年由七位香港电影人士创办,第一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先声夺人,夺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其后9年,寰亚电影不单票房成绩优异,还赢得了80个国际电影节奖项。2、英皇电影英皇电影为香港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娱乐媒体投资公司之一。得奖或口碑佳作包括:2018年林超贤执导的《红海行动》;庄文强执导,周润发、郭富城领衔主演的《无双》;饶晓志执导的《无名之辈》。3、中国星集团中国星集团由香港影业协会副会长向华强先生一手创办的上市集团,拥有永盛娱乐制作有限公司及永盛音像企业香港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及电视剧集的全球独家发行权,及多间独立制作公司的代理发行权。4、银河映像银河映像的主要业务是向各电影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电影制作服务,包括前期制作、拍摄工作及后期制作等。5、泽东电影泽东电影有限公司(Jet Tone Film production)由知名导演王家卫所成立,公司宗旨是致力于生产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影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泽东电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河映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皇电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寰亚电影公司

如何评价演员翁虹?

翁虹我觉得她是一个比较正值的演员吧,没有被人说过有什么绯闻,而且长相比较漂亮,还非常的有气质,但是可能因为她拍过一些限制片吧,所以没有火起来。我觉得评价一个人,不能单单从她有过什么不好的经历就去否定她,更应该去看看她做的好的方面,比如她拍的优秀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里面的九命狐妖。演出了狐妖的神韵,灵动而且魅惑的感觉,这部电视剧从小伴我长大,剧中的演员都因此深入人心,表演都非常到位,都是一些演技的实力派。剧情也比较可爱,老少皆宜。可能也因为这部片子,翁虹才能让大众熟知,虽然饰演的只是一个小角色,不是什么抛头露脸的男女主角,但是她也丝毫没有敷衍,演的这个角色十分传神,让人才会喜欢上她,喜欢上这个角色,同时也让人了解到九命狐妖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她表演时那个神韵,在她想烤着吃猪八戒时,可爱,魅惑,充满危险的感觉,让人记忆犹新。翁虹后来的感情经历也是让她没有走上成功之路的一大阻碍,因为她没有很多绯闻,所以不会吸引到大众的注意,就这样默默无闻。翁虹之后之所以没有火起来,更多是因为她没有接到好的片子,没有好的伯乐去赏识她,没人去发现她的闪光点,大众辨识度不高,新闻不多,没有接到比较好的角色或者是影片,不会吸引到大的关注,所以最后也没有大红大紫。

翁虹出席活动,49岁的她状态良好,你喜欢她饰演的哪些角色?

49岁的翁虹依然是一位大美人,她出演过很多精彩的电视剧作品,塑造了很多精彩的角色,比如《乾隆大帝》中的庄玉儿,《活佛济公》中的雪女玉玲珑,都很精彩。1、庄玉儿《乾隆大帝》中翁虹和古天乐合作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成长和爱情大戏。剧中翁虹饰演倾国倾城的庄玉儿。庄玉儿一开始被一个王爷使美人计送到弘历身边,但是两人暗生情愫,于是专业决定帮助弘历。翁虹饰演的庄玉儿美丽优雅、聪慧机敏,一颦一笑都散发着美人气质,就像古画里走出的美人,眼神顾盼灵动,难怪弘历会为他倾倒。2、雪女玉玲珑翁虹在《活佛济公》中饰演的雪女玉玲珑是一个特别讨喜的角色,敢爱敢恨,为爱痴狂。翁虹在这部剧中的造型特别美丽,无论是奇异的雪女造型还是优雅的古风造型都驾驭得非常完美。一开始看到雪女这个角色的造型,竟然没有认出来这个演员是翁虹,后来看到另一个造型才认出她来。可见翁虹的演技多么好,演出了一个角色截然相反的两方面,一面是冰冷无情的雪女,一面是温柔痴情的玉玲珑,这两种感觉翁虹演绎的都非常丰满鲜明。3、九命猫妖在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翁虹饰演九命猫妖。翁虹在这部剧中相当惊艳,颜值毫不输女主小陶虹。虽然翁虹并不是剧中的主角,只露过匆匆几面,但是却让很多人为之惊艳。拍摄这部剧的时候翁虹还是个小姑娘,最青春美丽的年纪,那个时候的她完全可以用倾国倾城来形容,颜值是现在很多美女明星完全比不了的。很多人因为这个角色认识了翁虹,而翁虹也因为这个角色被大家称赞为绝无仅有的美女。

楚门的世界中,楚门结婚时美露叠手指代表什么

《楚门的世界》中,楚门发现婚礼照片上,妻子美露有个叠手指的动作,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这样的动作表示求神保佑、希望减轻说谎的罪过。因此,楚门才有了怀疑,有了之后逐步求证的环节。叠手指,即食指、中指交叉,是比划出一个十字架的手势,可以理解为祈求上帝原谅,通常小孩在说谎的时候,会在背后偷偷把做出叠手指的动作。一、影片介绍《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电影。由彼得·威尔执导,金·凯瑞、劳拉·琳妮、诺亚·艾默里奇、艾德·哈里斯等联袂主演。该片于1998年6月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最终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1999年,该片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金·凯瑞凭借此片获得了第5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二、角色介绍(一)楚门·伯班克(金·凯瑞 饰)楚门从呱呱坠地开始的三十年来,他就是肥皂剧的主角。他居住的海景镇其实是一个庞大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每分每秒都曝露在隐藏于各处的摄影镜头面前,这就是“楚门的世界”。全球上亿观众都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而他却不知自己一直受到监视,然后经过三十年的荒唐生活后,楚门终于感到他的生活有点不对劲,当他发现他就像是活在玻璃罐里的蝴蝶时,他决定要不计代价地逃离海景镇。 (二)克里斯托弗(艾德·哈里斯 饰)他导演了整个楚门秀,是一个老于世故的剧组头领,让人不寒而栗。作为肥皂剧《楚门的世界》的制作人,克里斯托弗将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把楚门控制在海景镇的超现实世界之中。 (三)Laura Linny(劳拉·琳妮 饰)她是楚门的妻子,职务是一名护士。她的实际身份是导演克里斯托弗安排在肥皂剧《楚门的世界》里的一名演员。 (四)Marlon(诺亚·艾默里奇 饰)他是楚门的发小。他对楚门的影响很大,也是楚门信任的人。他的实际身份是肥皂剧《楚门的世界》里的一名演员。 扩展资料: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的效果,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可节目的制作组由于一时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达到他们满意的效果。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楚门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亲等所有的人都在骗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痛定思痛,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出海景这个令他噤若寒蝉的小城,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然而,楚门却低估了集这个肥皂剧的制作人、导演和监制大权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弗将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近30年里牢牢地把楚门控制在海景的超现实世界之中。几次逃脱都失败后,楚门决定从海上离开这座小城,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他愿留在海景就可继续明星生活,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中,楚门结婚时美露叠手指代表什么


《楚门的世界》中,楚门发现婚礼照片上,妻子美露有个叠手指的动作,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这样的动作表示求神保佑、希望减轻说谎的罪过。因此,楚门才有了怀疑,有了之后逐步求证的环节。叠手指,即食指、中指交叉,是比划出一个十字架的手势,可以理解为祈求上帝原谅,通常小孩在说谎的时候,会在背后偷偷把做出叠手指的动作。一、影片介绍《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电影。由彼得·威尔执导,金·凯瑞、劳拉·琳妮、诺亚·艾默里奇、艾德·哈里斯等联袂主演。该片于1998年6月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最终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1999年,该片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金·凯瑞凭借此片获得了第5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二、角色介绍(一)楚门·伯班克(金·凯瑞 饰)楚门从呱呱坠地开始的三十年来,他就是肥皂剧的主角。他居住的海景镇其实是一个庞大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每分每秒都曝露在隐藏于各处的摄影镜头面前,这就是“楚门的世界”。全球上亿观众都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而他却不知自己一直受到监视,然后经过三十年的荒唐生活后,楚门终于感到他的生活有点不对劲,当他发现他就像是活在玻璃罐里的蝴蝶时,他决定要不计代价地逃离海景镇。 (二)克里斯托弗(艾德·哈里斯 饰)他导演了整个楚门秀,是一个老于世故的剧组头领,让人不寒而栗。作为肥皂剧《楚门的世界》的制作人,克里斯托弗将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把楚门控制在海景镇的超现实世界之中。 (三)Laura Linny(劳拉·琳妮 饰)她是楚门的妻子,职务是一名护士。她的实际身份是导演克里斯托弗安排在肥皂剧《楚门的世界》里的一名演员。 (四)Marlon(诺亚·艾默里奇 饰)他是楚门的发小。他对楚门的影响很大,也是楚门信任的人。他的实际身份是肥皂剧《楚门的世界》里的一名演员。 扩展资料: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的效果,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可节目的制作组由于一时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达到他们满意的效果。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楚门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亲等所有的人都在骗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痛定思痛,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出海景这个令他噤若寒蝉的小城,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然而,楚门却低估了集这个肥皂剧的制作人、导演和监制大权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弗将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近30年里牢牢地把楚门控制在海景的超现实世界之中。几次逃脱都失败后,楚门决定从海上离开这座小城,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他愿留在海景就可继续明星生活,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楚门的世界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史的发展应该从电影传入香港开始,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电影时代的开始」。1896年初,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而电影就是这样传入香港。自他离开后,香港电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1903年,香港放映过一些很短的纪录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关报导是这样的:「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7年,香港有不少电影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烧鸭》,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的一部默片谐剧。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故事讲述一个小偷(由梁少坡饰演)想偷烧鸭,却被警察捉住了。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电影公司的作品。该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他在上海的电影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徵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黎民伟是广东新会人,他曾拍摄反映孙中山在广东的革命活动、北伐、淞沪抗战等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的纪录片《勋业千秋》和《淞沪抗战纪实》,自1913年起,他拍摄了香港第一部故事短片《庄子试妻》、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开办香港第一间华资影院“新世界戏院”、创立香港第一间制片机构“民新制造影画片公司”……。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黎民伟原为剧社的主持人,又怎样开始拍起电影来?原来他对电影一向很有兴趣,于是透过罗永祥的介绍,认识了路经香港的布拉斯基,他们商谈合作拍片成功,便由布拉斯基提供拍片所需的设备和基金,利用剧社的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制片和发行,拍成了《庄子试妻》一片。

  《庄子试妻》改编自当时的粤剧《庄周蝴蝶梦》,取材于其中「扇坟」一段。剧情大意是:「庄子之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为了讨好新欢,她不惜扰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坟墓。而这个新欢实则是庄子扮的,他只是诈死来考验他的妻子对他是否忠贞。

  《庄》片的主角是庄子之妻,由黎民伟反串演出。片中婢女一角由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严不仅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女演员,还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女演员。

  《庄》片利用阳光露天拍摄,香港实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装。本片更使用摄影特技,把庄子的鬼魂拍得忽隐忽现,加强戏剧效果。

  「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电影兴起,创办人却不敢冒险。于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片就由上海「天一电影厂」的汤晓丹执导拍成,这就是《白金龙》。

  有声电影问世后,香港的电影公司纷纷拍摄有声片。1934年「联华」香港分厂解体,黎北海另创了香港第一家有声电影制片厂「中华」,并导演了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4)。%C8lc5^,w

  与此同时,不少电影公司还依着传统,拍摄了不少默片,其中有「振业」出品的《呆佬拜寿》(1933)、「国联」出品的《落花飞絮》(1933,是在越南摄制的,字幕亦是越南文)。故此,1933年至1934年间,可说是默片与有声片共存的时期。

  进入1935年,香港已没有默片生产,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过一倍。1935年,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线》。该片由关文清执导,吴楚帆、李绮年主演,电影的主题鼓吹抗日救国。当时香港政府为怕开罪日本帝国主义,一切直接抗日的言论一概被禁。因此,《生命线》亦难逃被禁的命运,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被禁映的电影。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这是由于政府当时正提倡「新生活运动」,及香港社会提倡的「反蓄婢运动」。邵醉翁执导的《广州-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

  除了「社教片」之外,「爱国片」在同年增多了产量,包括关文清的《抵抗》、姜百合的《女间谍》等等。当然,故事片在香港电影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一片,由林坤山、吴楚帆主演,影片以亲情为主题。

  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产量可谓惊人。

  芸芸「爱国片」之中,由香港电影工作者集体编导、演出的《最后关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影片描述中国一班大学生对「国难当头」的觉醒。当时参与影片制作的全是义拍,可见电影工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团体合作的精神。

  1938年,「爱国片」继续盛行,得奖的《血溅宝山城》是其中一个例子。同年香港第一部彩色的电影《广州一妇人续集》、第一部功夫片《方世玉打擂台》及第一部国语片《貂蝉》亦相继出现了。随着《貂蝉》的出现,香港进入了粤语片与国语片并存的时期,国语片的产量渐多。

  同年亦有九部粤剧电影出品,《女儿香》是南海十三郎自编自导之作,而马师曾的首本戏《贼王子》亦是当时重要的粤剧电影之一。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大观电影厂」及其他电影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在这期间,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几部由日本电影公司拍摄的纪录片问世。由于战争期间造成的交通困难,当时大多数戏院放映的都是战前制作的粤语片。

  战后初期,电影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大中华」是其中一个较有规模的,因为它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总括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电影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香港电影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电影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反动派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大陆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国语电影业便愈来愈蓬勃,到了七十代初更达至高峰。

  起飞岁月

  香港电影在二次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大陆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国、粤语片,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再加上五十年代中期,星、马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

  五、六十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产期。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粤剧戏曲片

  据估计,在五十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粤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电影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作费不高,电影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多数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馀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如《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等。

  至于粤剧戏曲片为何会在五十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电影公司便把大量经典粤剧拍成电影,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的粤剧戏曲。

  文艺片

  这时期的文艺片背景多为民国或当代,讲求戏剧结构,又或改编自中外文学、流行小说,或袭取荷里活通俗剧的故事模式。而提到这类环绕家庭伦理、男女之爱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粤语片电影公司中的佼佼者:联合电影有限公司「中联」。

  「中联」创建于1952年,共生产了44部电影,出品了不少粤语片中的经典,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中联」的21位精英,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电影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这批电影界精英包括导演李铁、吴回和十三位着名演员:吴楚帆、张瑛、张活游、白燕、黄曼梨、紫罗莲等等。

  「中联」电影每每针对香港社会种种问题,批判上流大亨的伪善丑恶,带有浓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层次。大概是因为过份执着于传统道德使命,「中联」渐渐跟时代脱节。到1967年,它也随着粤语片的息微而关闭,但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古装武侠片

  五十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六十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喜闹剧

  这类电影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电影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馀,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69至70年,情况才开始扭转。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捩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电影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电影业大展拳脚。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制作大量高质电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不了情》,达到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邵氏」电影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鲜有「七日鲜」的电影出现。

  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电影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胡鹏导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表作则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1966)及张彻的《独臂刀》(1967)。狄龙和王羽这些武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七十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70-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那是由邓丽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电影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六十年代末期,粤语片面对着国语片雄霸市场的威胁,但仍力求在戏种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顺势兴起,并造就了两位当时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萧芳芳和陈宝珠,电影界追捧偶像的热潮可说是由她们而起。

  七十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捩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六十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七十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李翰祥、张彻及刘家良等等。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电影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电影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1970年的《龙虎门》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六十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七十年代初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运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电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从电视跳到电影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中硫底柱。

  由于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这些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演员方面,成龙,洪金宝等也摆脱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贪玩的形象来亲近观众。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种,提到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导演李翰祥从台湾返回香港东山再起,大拍风月绰头及骗术奇观电影。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骗术奇谭》,不但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新的一页,也象徵着七十年代香港电影意识的转变-金钱至上、绰头化的风格抬头,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不过,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却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後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著对电影的热诚,及年青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其後这批或在外国学习电影,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青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著香港电影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电影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於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此外,这时期的电影都弃用大明星,制作成本亦减至最低,跟後来的港产片标榜卡士明星,动辄千万制作的营运模式可谓截然不同。

  香港的电影界从来都是以商业挂帅,新浪潮电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难免被淘汰的厄运。八十年代初,「新艺城影业公司」异军突起,吸纳大批当时崭露头角的导演:吴宇森、徐克、林岭东、高志森等,炮制一部一部商业挂帅的电影,其中以喜剧为主。这些电影的共通点是以电视台集体创作的模式来度桥创作,充满密集的笑料及动作,一切以迎合观众口味为依归,代表作品有许氏兄弟的《最佳拍档》系列及周润发担纲的《英雄本色》、《龙虎风云》等。

  除「新艺城」之外,八十年代叱吒一时的电影公司还有「德宝电影公司」。「德宝」成立於1984年,一方面拍喜剧(《双龙》系列、《富贵逼人》、一方面也拍动作片《皇家师姐》系列、或者都市优皮小品路线(《三人世界》、《单身贵族》),务求达到片种多元化的要求。

  至於「嘉禾电影公司」则继续以成龙作头牌,让他从《师弟出马》、《龙少爷》的功夫小子形像,渐渐成为《A计划》中稳打稳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迹》,更是成龙的颠峰之作。

  同样是武师出身的「德宝」明星洪金宝却凭《鬼打鬼》(1987)开创了灵幻片的潮流,之後的《僵尸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风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谋妙计五福星》以至《运财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据统计,八十年代的十大卖座香港电影之中,「新艺城」占了四部,「嘉禾」占了五部,再加上多产量的「德宝」整个八十年代可称为「三雄各据」的时期。

  跟七十年代末兴起的「新浪潮」相比,我们会发现到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由於太过侧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因此电影类型单向化,更遑论什么「作者论」了。有人认为这时期的电影造就明星、扼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电影走上穷途末落,加上其风波影响经济、影带市道发达等种种因素下,令八十年代末期的香港电影市道滑落。尽管如此,若不以电影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说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属飞黄腾达的时期实在不为过。

  艰难岁月!

  综观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基本上仍可称之为百花齐放,我们不但有从八十年代顺利跨向九十年代的新一代导演:张婉婷(《秋天的童话》)、王家卫(《旺角卡门》)、陈嘉上(《小男人周记》)等等,还有九十年代的奇迹周星驰、刘德华以及几个国际知名的名字:张曼玉、周润发、李连杰、成龙等等。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八十年代电影公司大洒金钱,演员一天九组戏的「好景」日子来说,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的确危机重重,阴霾满布。

  首先是九十年代初盛行武侠动作片,《黄飞鸿》和《东方不败》相继掀起打风热潮,一时间李连杰、林青霞成为卖埠保证。可是,依照香港电影的传统,卖座的片种总有跟风者,而当跟风者众、水准参差的时候,亦即该电影类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侠动作片热潮如是,赌片热潮及后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没有例外。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西片逐步抬头。《侏罗纪公园》(JurassicPark))先在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98年的《铁达尼号》(Titanic))更以一亿一千万元攀上顶峰,这部映了195天的荷里活A级大制作还占了「本世纪百部卖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压倒了在八十年代威风一时的「新艺城」作品《最佳拍挡》系列。

  另一个令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褪色的原因是「盗版」问题。八十年代录影带市场兴起已经令电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1997年后,盗版VCD更为香港电影市道带来了重击。不少电影在午夜场或首映过后便出现盗版,海关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责任,直至近一、两年,香港政府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海关逐渐加强扫荡,才使盗版VCD活动略为收敛。

  香港人挥之不去的「九七问题」,也为香港电影业带来负面影响。港人对「一国两制」缺乏信心,电影界曾多次组团访京,与港澳办及电影局商讨创成自由、版权问题等,亦促请大陆政府开放市场。九七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董建华先生首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电影,并拨出一亿港元开发电影科技及接受资助申请,令香港电影人略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搞得有声有色。

  值得可喜的是,香港电影人扬威国际,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康城等国际影展中获奖,香港电影渐受国际影坛重视。可惜的是,这也导致影圈人才外流,吴宇森、唐季礼、袁和平、林岭东等着名导演纷纷往荷里活发展,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及杨紫琼等巨星级演员亦被荷里活罗致。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电影人在亚洲区寻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绩最突出的是在台湾一脱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转型,由脱星变性格演技派,成绩斐然。还有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香港掀起日本电视剧热潮,连带电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员参与港产片,其中又以女星为主,包括《星月童话》、《东京攻略》和《阿虎》,当然亦少不得成龙电影里插科打诨的一众日本美女。

  九十年代的卖座保证是「双周一成一刘」(周润发、周星驰及成龙刘德华),周星驰独有的「无厘头」喜剧深得民心,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如《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食神》等等都是九十年代的喜剧经典。近年,周星驰明显减产,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走上幕后之路。

  周润发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凭《英雄本色》肯定他在香港影坛至尊无上的地位,之后拍了一连串英雄片、动作片,虽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依然甚有观众缘。近年进军荷里活,除拍一贯的动作片(如《血仍未冷》),还尝试拍如《安娜与国王》这类文艺片,似乎仍未有打算回归拍港产片之意。

  至于成龙则大致维持一年一部大制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对于八十年代的成绩,近年成龙作品已不算大卖),惜在电影风格上难求突破。刘德华的江湖浪子形象也成香港商业电影早期的票房保证之一,在发哥和成龙离开之后,华仔对香港电影的票房贡献作用更加明显.

  导演方面,「双王」王晶和王家卫可谓双映成趣,一个擅拍商业味道极重的电影,更被揶揄为「屎尿屁」导演;一个专挑大明星合并,产量少、艺术味浓,往往得到国际影展的垂青,两人电影风格回异,但在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创将之一杜琪峰近年颇受瞩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来愈有个人风格。还有凭《香港制造》打出名堂的陈果亦成功地从独立电影导演变为香港主流电影导演之一。

  科幻特技也顺着世界性的大趋势融入香港电影之中,《风云之雄霸天下》与《中华英雄》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而动作片《特警新人类》及《紫雨风暴》、《蓝血人》更特别邀请外国特技效果专家设计爆炸场面,令观众叹为观止。

  总括来说,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虽然较诸于八十年代有所失色,但似乎在创作意念及电影制作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小本制作的独立电影如《过海隧道》、《天上人间》等亦有公映的机会,加上数码电影的冒起,而剧本创作亦得到应有的重视。相信踏入新纪元,香港电影将会追求更高的质素,并带领整个亚洲区的电影业迈向国际影坛。


香港电影的历史发展

香港电影史的发展应该从电影传入香港开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 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电影时代的开始”。 1896年初,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而电影就是这样传入香港。 自他离开后,香港电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 当年,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钖克炮兵团》。 这几部有新闻纪录的电影虽然不是香港电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们是在香港拍摄的,内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们称为“香港电影”。 从1896年到1903年,香港放映过一些很短的纪录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 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 有关报导是这样的:“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7年,香港有不少电影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烧鸭》,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的一部默片谐剧。 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故事讲述一个小偷(由梁少坡饰演)想偷烧鸭,却被警察捉住了。 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电影公司的作品。 该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他在上海的电影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 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征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女电影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 (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黎民伟及其兄长海山、北海于1923年创办了香港第一间全由香港人投资创办的电影制片公司“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 他们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动香港,以至全中国的电影工业。 民新的成立为香港电影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又在1924年在广州成立了香港第一个演员培训所民新演员养成所,发掘有演戏潜质的人。 此外,民新还摄制了香港出产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 于1924年,珍贵的新闻纪录片《中国 *** 第一次全国大会》、《孙大元帅检阅军团警会操》以及1925年出产的《孙大总统东较场阅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实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已渐渐成长,可是由于黎民伟具有同盟会的背景,港英 *** 禁止民新于香港开设摄影场,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无理残杀中国人民,中国各地纷纷 *** 、 *** ,以示 *** 。 同年6月,内地的 *** 热潮扩展到香港。 香港大 *** 期间,每天都有商店倒闭,百业凋零,所有娱乐活动,包括电影放映一律停止。 这个现象令刚萌芽的香港电影事业夭折。 次年10月 *** 结束,但香港电影事业仍然未能复苏起来,因为有实力的电影工作者都去了广州或上海发展。 虽然期间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员,但这都是有名无实,直至 1929年末,仍没有一部香港电影生产过。 1930年初,黎北海等创办了香港影片公司,制作出创业作《左慈戏曹》,然后香港才陆陆续续再有电影制片公司的成立,香港电影事业才见起色,得以复苏。 1930年,香港的电影业随着黎北海(黎民伟兄长)创建香港影片公司而开始复苏。 不过,真正令香港电影业站稳住脚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伟的上海民新与其他几间电影公司合并而成的“联华影业公司”。 “联华”可以说是为香港电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是战前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之一。 为了培养人才,联华在1931年4月开办演员养成所,教授的课程包括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等,堪称一间电影全科学校。 它培训了一批杰出的粤语片导演,如李铁、黄岱等,对香港电影贡献良多。 “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电影兴起,创办人却不敢冒险。 于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片就由上海天一电影厂的汤晓丹执导拍成,就是《白金龙》。 有声电影问世后,香港的电影公司纷纷拍摄有声片。 1934年“联华”香港分厂解体,黎北海另创了香港第一家有声电影制片厂“中华”,并导演了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4)。 进入1935年,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过一倍。 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线》。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 除了社教片之外,爱国片在同年增多了产量。 当然,故事片在香港电影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 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 1937年到1938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 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 大观电影厂及其他电影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 到1946年初,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在这期间,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几部由日本电影公司拍摄的纪录片问世。 战后初期,电影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大中华是其中一个较有规模的,因为它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 1946年至1949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总括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电影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 香港电影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 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电影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 *** 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内地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定居香港。 故此,香港的国语电影业便愈来愈蓬勃,到了70代初更达至高峰。 香港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 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内地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电影,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 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加坡、马来西亚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 20世纪50-60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产期。 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粤语片 1:粤剧戏曲片 据估计,在20世纪50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粤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电影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作费不高,电影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部份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余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 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 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如《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 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等。 至于粤剧戏曲片为何会在20世纪50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 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电影公司便把大量经典粤剧拍成电影,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的粤剧戏曲。 2:文艺片 这时期的文艺片背景多为民国或当代,讲求戏剧结构,又或改编自中外文学、流行小说,或袭取好莱坞通俗剧的故事模式。 而提到这类环绕家庭伦理、男女之爱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粤语片电影公司中的佼佼者——联合电影有限公司(中联)。 中联创建于1952年,共生产了44部电影,出品了不少粤语片中的经典,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中联的21位精英,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电影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 这批电影界精英包括导演李铁、吴回和十三位著名演员:吴楚帆、张锳、张活游、白燕、黄曼梨、紫罗莲等等。 中联电影每每针对香港社会种种问题,批判上流大亨的伪善丑恶,带有浓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层次。 大概是因为过分执着于传统道德使命,中联渐渐跟时代脱节。 到1967年,它也随着粤语片的息微而关闭,但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3:古装武侠片 20世纪50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4:喜闹剧 这类电影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电影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余,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5:国语片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1969至1970年,情况才开始扭转。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折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电影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 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电影业大展拳脚。 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制作大量高质电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不了情》,达到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 邵氏电影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鲜有七日鲜的电影出现。 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电影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胡鹏导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 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表作则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1966)及张彻的《独臂刀》(1967)。 狄龙和姜大卫、王羽这些武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70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 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1970-19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邓丽君主演的《歌迷小姐》。 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电影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粤语片面对着国语片雄霸市场的威胁,但仍力求在戏种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顺势兴起,并造就了两位当时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萧芳芳和陈宝珠,电影界追捧偶像的热潮可说是由她们而起。 七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折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70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楚原、张彻及刘家良等等。 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电影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电影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 1979年的《英雄无泪》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19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60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时。 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军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 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电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 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振兴。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 从电视跳到电影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70年代、以至80年代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 由于从70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 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 :《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 这些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 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 演员方面,成龙,洪金宝等也摆脱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贪玩的形象来亲近观众。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种,提到70年代的香港电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导演李翰祥从台湾返回香港东山再起,大拍风月绰头及骗术奇观电影。 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骗术奇谭》,不但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新的一页,也象征着70年代香港电影意识的转变-金钱至上、绰头化的风格抬头,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 不过,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却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 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徐克、余允抗等等,他们本着对电影的热诚,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 其后这批或在外国学习电影,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轻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 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于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 *** 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着香港电影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 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电影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于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此外,这时期的电影都慎用大明星,制作成本亦得到控制,跟后来的港产片标榜卡士明星,动辄千万制作的营运模式可谓截然不同。 八十年代 香港的电影界从来都是以商业挂帅,新浪潮电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难免被淘汰的厄运。 20世纪80年代初,新艺城影业公司异军突起,吸纳大批当时崭露头角的导演:吴宇森、徐克、林岭东、高志森等,炮制一部一部商业挂帅的电影,其中以喜剧为主。 这些电影的共通点是以电视台集体创作的模式来度桥创作,充满密集的笑料及动作,一切以迎合观众口味为依归,代表作品有许氏兄弟的《最佳拍档》系列及《龙虎风云》等。 除新艺城之外,80年代叱吒一时的电影公司还有德宝电影公司。 德宝成立于1984年,一方面拍喜剧(《双龙》系列、《富贵逼人》、一方面也拍动作片《皇家师姐》系列、或者都市优皮小品路线 (《三人世界》、《单身贵族》),务求达到片种多元化的要求。 至于嘉禾电影公司则继续以成龙作头牌,让他从《师弟出马》、《龙少爷》的功夫小子形像,渐渐成为《A计划》中稳打稳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迹》,更是成龙的颠峰之作。 同样是武师出身的德宝明星洪金宝却凭《鬼打鬼》(1980) 开创了灵幻片的潮流,之后的《僵尸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风格。 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谋妙计五福星》以至《运财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据统计,80年代的十大卖座香港电影之中,新艺城占了四部,嘉禾占了五部,再加上多产量的德宝(1984至1989的五年间,拍制了47部电影)整个八十年代可称为三雄各据的时期。 跟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浪潮相比,我们会发现到80年代的香港电影由于太过侧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因此电影类型单向化,更遑论什么作者论了。 有人认为这时期的电影造就明星、扼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电影走上穷途没落,加上1989年经济、影带市道不发达等种种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电影市道滑落。 尽管如此,若不以电影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说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属飞黄腾达的时期实在不为过。 1990年,周星驰以《赌圣》大破纪录,开始他的票房神话,90年代至今基本是周星驰的天下。 综观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基本上仍可称之为百花齐放,我们不但有从80年代顺利跨向90年代的新一代导演:张婉婷(《秋天的童话》)、王家卫(《旺角卡门》)、关锦鹏(《胭脂扣》)、陈嘉上(《小男人周记》)等等,可是,依照香港电影的传统,卖座的片种总有跟风者,而当跟风者众、水准参差的时候,亦即该电影类型走向死亡之路。 武侠动作片热潮如是,赌片热潮及后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没有例外。 到了90年代中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西片逐步抬头。 《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更以一亿一千万元攀上顶峰,这部映了195天的好莱坞A级大制作还占了“本世纪百部卖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压倒了在80年代威风一时的新艺城作品《最佳拍挡》系列。 另一个令90年代香港电影褪色的原因是盗版问题。 80年代录影带市场兴起已经令电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后期,盗版VCD更为香港电影市道带来了重击。 不少电影在午夜场或首映过后便出现盗版,海关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责任,后来香港 *** 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海关逐渐加强扫荡,才使盗版VCD活动略为收敛。 香港电影界曾多次组团访京,与港澳办及电影局商讨创作自由、版权问题等,亦促请中央 *** 开放市场。 1997年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 *** 先生首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电影,并拨出一亿港元开发电影科技及接受资助申请,令香港电影人略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搞得有声有色。 可喜的是,香港电影人扬威国际,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戛纳等国际影展中获奖,香港电影渐受国际影坛重视。 可惜的是,这也导致影圈人才外流,吴宇森、唐季礼、袁和平、林岭东等著名导演纷纷前往好莱坞发展,周润发、成龙及杨紫琼等巨星级演员亦被好莱坞罗致。 20世纪90年代的卖座保证是“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及成龙),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电影人在亚洲区寻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绩最突出的是在台湾一脱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转型,由脱星变性格演技派,成绩斐然。 还有90年代中期之后,香港掀起日本电视剧热潮,连带电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员参与港产片,其中又以女星为主,包括《星月童话》、《东京攻略》和《阿虎》,当然亦少不得成龙电影里插科打诨的一众日本美女。 科幻特技也顺着世界性的大趋势融入香港电影之中,《风云之雄霸天下》与《中华英雄》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而动作片《特警新人类》及《紫雨风暴》、《蓝血人》更特别邀请外国特技效果专家设计爆炸场面,令观众叹为观止。 总括来说,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虽然较诸于80年代有所失色,但似乎在创作意念及电影制作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些小成本制作的独立电影如《过海隧道》、《天上人间》等亦有公映的机会,加上数码电影的冒起,而剧本创作亦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信踏入新纪元,香港电影将会追求更高的质素,并带领整个亚洲区的电影业迈向国际影坛。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电影公司大洒金钱,演员一天九组戏的好景日子来说,2000年代的香港电影的确危机重重,阴霾满布。 还有90年代的奇迹及几个国际知名的名字,周星驰、周润发、成龙等等。 2003年是香港电影业最黑暗的一年。 除了经济继续低迷之外,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爆发,使许多戏院空空如也,并令电影制作停顿四个月;该年只共拍摄54部电影。 香港的两位著名歌手兼演员张国荣(46岁)和梅艳芳(40岁)的死,对电影业更是雪上加霜。 周星驰独有的“无厘头”喜剧深得民心,他的作品如《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食神》等等都是90年代的喜剧经典。 从《喜剧之王》开始,周星驰导演的作品全都是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周星驰明显减产,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走上幕后之路。 周润发拍了一连串英雄片、动作片,虽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还算有观众缘。 其进军好莱坞,除拍摄一贯的动作片(如《血仍未冷》) ,还尝试拍如《安娜与国王》。 到大陆转型做配角(如《让子弹飞》《大闹天宫》,也只能拍《大上海》这种老本行电影,可惜在香港竟只有500万港元的票房。 至于成龙则大致维持一年一部大制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对于90年代的成绩,2000年后成龙主演电影已不算大卖。 可惜在电影风格上难求突破。 《十二生肖》在香港更只有800多万港元的票房。 导演方面,“双王”王晶和王家卫可谓双映成趣,一个擅拍商业味道极重的电影,更被揶揄为“屎尿屁”导演;一个专挑大明星合并,产量少、艺术味浓,往往得到国际影展的垂青,两人电影风格回异,但在21世纪的香港电影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创将之一杜琪峰颇受瞩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来愈有个人风格。 还有凭《香港制造》打出名堂的陈果亦成功地从独立电影导演变为香港主流电影导演之一。


推荐一些好看的老电影?

现在的已经很难看到那些或精彩纷呈或紧张刺激的电影,于是很多人都开始寻求很多精彩的老电影,今天我就来分享几个我最喜欢的、百看不厌的老电影。紫霞第一部:《霸王别姬》说起老电影,我第一部想到的就是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的《霸王别姬》,讲述了两位京剧名伶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文革,直至结束这颠沛流离这一生的悲欢离合。“一辈子,差一天,差一时,差一分,即使差一秒也不算一辈子。”道尽了程蝶衣的人生悲剧。当他开始说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时,他抛去了自己的本性,融入了虞姬之中,这也造就了他的悲剧结局。时代的转换与人物命运的转折紧密相联,社会性与民族性紧密相联,信仰与现实紧密相联。“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而哥哥张国荣对弈“程蝶衣”这一角色近乎完美的演绎也为最终的成功注入灵魂。毫不掩饰的说,《霸王别姬》是我个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国产电影第一名!第二部:《大话西游》“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只猜中了前头,可是我却猜不中这结局……”说起中国的老电影,那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型爷周星驰,而他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大话西游》两部曲。粗犷的西北旷野,斑驳的废弃城堡,影片中一幅幅狂野不羁的画面,将一代代人带进了那个奇幻而瑰丽的西游世界。至尊宝和紫霞的绝美爱情也随着那一下经典的紫霞眨眼刻进一代代观众心中。第三部:《海上钢琴师》“天堂的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他从未出生,从未死亡,从未存在。”已经说到了两个国内的老电影,那就来讲一个外国的老电影--《海上钢琴师》影片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最终成为钢琴大师的故事。对于1900,那艘船就是他灵魂栖息的地方,是他的圣地。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而我们也随着船的炸毁见证了1900对于钢琴的极致热爱!结语:我们之所以还在一遍遍看着这些老电影,不仅是因为里面精彩的剧情和故事,还因为其中承接着我们对于电影最初的记忆,这些老电影如同亲密的友人见证我们的成长。

有哪些好看的老电影?

《三家巷》经典剧照,1982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孙启新、叶雅谊主演。

影片的故事情节清新自然,以男女的婚恋为线索,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笔中情》经典剧照,198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王薇、赵静、朱碧云、张闽主演。

这是一部彩色古装轻喜剧影片,在当时一经公映便好评如潮。

在影片中,不论布景还是服装,都非常贴近剧情,演员的演技也是炉火纯青。时隔多年,再次重温此影片,仍倍感亲切。

《牧马人》经典剧照,198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朱时茂、丛姗主演。

这部电影很有味道,当时上映之后口碑一片大好,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算得上上乘作品,今天的年轻人应该认真地欣赏一下这部影片。

《骆驼祥子》经典剧照,1982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张丰毅、斯琴高娃主演。

影片讲述了祥子作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力车夫,历经三起三落,他秉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的信念,为之拼命努力着。

《赤橙黄绿青蓝紫》经典剧照,198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姜黎黎、方舒主演。

这是一部20世纪80年代典型的主旋律电影,通过几个不同性格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友谊、信念的冲突,告诉人们只有投入到时代改革的洪流中,人生才有意义。

《傲蕾·一兰》经典剧照,这部电影拍摄于1978年,张玉红、仲星火、童芷苓等主演,是上影厂在1979年作为向国庆30周年献礼的一部影片。


如何投资电影

投资电影的步骤:1.电影投资说白了是你投资一部你看好的未上映的电影,去购买它的版权,等到电影上映后以取得相应的分红。电影投资其实和股票一样,你选择一只股,之后看他们公司的实力。电影就看主演、导演、出品方等等。只是股票你提前知道代码,而电影需要影视公司介绍或者猫眼等APP查询。2.找到电影后我们要先查询电影的真实性,在国家广电总局差该电影的备案,拍摄许可证。3.电影真实性确定后我们就需要寻找该电影的版权出售方,这个首先你在猫眼APP上搜索这部电影,然后看它的出品公司。通过出品公司联系他们授权的影视公司去购买电影版权。4.我们购买电影版权后需要打款,打款必须是出品公司的对公账户,其他或者个人账户是无效的。5.付完定金后,出品公司会邮寄两份电影申购版权的合同,签完后邮寄一份合同到出品公司。6.合同邮寄回出品公司并补齐尾款,合同生效7.电影上映三个月后,出品公司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结算完成后在1-7个工作日内打向合同中投资者预留银行账户。8.之后就是二次网络分红拓展资料:市场上普遍有以下几种电影投资参与方式:1、影视基金投资:影视投资基金泛指投资影视项目股权、版权购买的公募、私募基金。包括专项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视文化产业的非专项基金。打底是必须拥有500万固定理财,才有资格参与热门影片,而具体投资多少也是根据其公司制定的规则而定。例如:经纬投资投资《后会无期》获6亿票房回报;2、影视公司:要有雄厚的资源实力,资金实力。例如:《红海行动》由32家公司联合出品均获得2.4倍以上的票房回报;3、众筹:众筹明令规定有限合伙人少200人(除非公司已上市),电影很多都上不了院线,现在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被大众认可;4、版票:是承载电影投资的实物介质,作为介质版票本身不具备价值,他只是一张特殊印刷的纸张,如同银行存款单不具备实物价值,但是具备兑换本金和利息的介质价值。简单来讲就是通过购买电影门票、发布会门票等形式来兑换后期电影投资收益回报,这个也算是衍生品模式,但实际上这个版票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电影版票规避了高投资门槛,市面上一些版票1000一张,也有3000一张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门槛,让广大投资者都可以参与,对应影视衍生品模式类似,区别在于版票的投资介质在于版票这个特定票据本身,而影视衍生品的介质在于等价的限量衍生品。所以在选择通过购买影视衍生品模式获赠电影票房的时候,一定要看这个影视衍生品本身是否具备价值;5、日息:相当于发售,做资金盘,但是国家现在是明令禁止资金盘的。电影产业在未来五年确实是朝阳产业。投资一个产业首先要进行一定深度的了解,再进行投资决定,影视产业是一个组合投资的产业,更加需要具备严谨的投资风格。


电影投资可靠吗?

电影投资是可靠的,但是投资电影不能随波逐流,要理性的分析,才能在电影投资中获得回报。一、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这电影是很好的一个方向。从近几年发展趋势来看,影视行业发展较快,而且电影的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吸引的观众不仅仅只是年轻人,所以也就造成了投资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在以前投资电影普通人是没有机会的,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认真,但是由于现在国家的大力扶持,许多影视公司也开始有大众投资人,这样就给了更多的人投资的机会。二、电影投资的方向非常重要。一部好的影片才能给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回报,一般情况下成本低的电影更容易回本,所以收益空间也会更大一些;电影要符合大众主题,有观众欣赏才能有足够的票房,目前电影市场上收益回报最大的基本是喜剧题材的电影;参演人员虽然会给电影带来很多的粉丝,但是现在新闻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演员负面,一旦演员出现问题会给电影带来了惨痛的影响;电影的排片和发行公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电影拍完了之后后期的排片越多,那票房相对肯定会更高一些。三、电影投资的骗局越来越多,投资的时候要谨防套路。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电影投资一样,所以一般情况下说百分百有回报的基本都是骗子;电影投资的时候都是走的影视出品公司的公共账号,不会存在私下转账和充值等形式;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签订合同,而且必须是纸质合同,当出现问题的时候,电子合同并不具备法律效应;电影投资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不可能短期就有回报,正常情况下是在影院下映之后几个月才会有收益。综上所述,投资电影是很可靠的,但要有眼光,而且其中的风险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浙江东阳一画开天影业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浙江东阳一画开天影业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579-86547608,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2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1条。公司介绍:浙江东阳一画开天影业有限公司是2016-04-28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商务楼。浙江东阳一画开天影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文阁,注册资本1,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浙江东阳一画开天影业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警察故事的内容简介

《警 察故事 [ : ]》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gF5hLlUQqgyYNHeJjoq1w提取码:44lw临退休前,刑警老何接了个任务:去保护一个女证人。这任务在老何多年的刑警生涯中,算是轻松的。老何从20多岁就当了刑警,这么多年,出生入死,也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但他坚持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警察故事》一共有几部?


1、警察故事《警察故事》是嘉禾电影有限公司发行的动作片,由成龙执导,成龙、张曼玉、林青霞、董骠、太保等主演。该片于1985年12月14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该片讲述了警察陈家驹冒死抓捕大毒枭,由于证据不足,被人陷害设计嫁祸杀死同事,于是走上了为自己洗脱不白之冤道路的故事。2、警察故事续集《警察故事续集》是由成龙执导,成龙、张曼玉、董骠主演的动作片。于1988年8月2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该片讲述了警察陈家驹和上司吵翻后愤然辞职,在旅行期间遇到炸弹恐吓案件在调查中与炸弹狂徒斗智斗勇的故事。3、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是由唐季礼执导,成龙、张曼玉、杨紫琼等主演的一部香港动作片。影片讲述了香港警察陈家驹与大陆公安杨建华前往贩毒集团卧底,最终一举歼灭贩毒集团的故事。该片于1992年07月04日在香港上映。4、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是唐季礼导演,成龙主演的一部动作片。该片于1996年2月10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讲述的是超级警察陈家驹(成龙)与国际性核子武器贩卖集团斗智斗勇的故事。成龙和唐季礼凭借获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5、新警察故事《新警察故事》是由陈木胜执导,成龙、谢霆锋、吴彦祖、杨采妮、蔡卓妍联合主演的动作剧情片,为《警察故事》系列的第5部。影片讲述了警队传奇人物荣由于大意,被以祖为首的犯罪五人组杀掉了许多兄弟后日渐消极。后来在锋的刺激性帮助下,重新找回勇气,最终成功破案的故事。6、警察故事2013《警察故事2013》由万达影视和星光灿烂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警匪片,由丁晟执导,成龙、景甜、刘烨领衔主演。该片于2013年12月24日,以IMAX、3D效果中国大陆上映。讲述了刑警队钟文与女儿一起置身悬疑案发现场,对抗武江为首的犯罪团伙的故事。

上一篇:广州二手音响

下一篇:定制工作服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