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心经

时间:2024-06-01 17:34:54编辑:流行君

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60句   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佛语经典语录60句,希望大家会喜欢!   1、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3、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5、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语有云:人既生亦死。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7、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8、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9、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0、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11、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12、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4、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5、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1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7、学佛,要从“放下”开始;先放下见思烦恼,再放下尘沙烦恼,最后放下根本无明。   18、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9、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0、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21、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22、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23、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5、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26、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27、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佛语有云: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28、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29、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30、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31、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32、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33、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4、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5、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36、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37、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38、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39、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40、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4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42、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43、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4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5、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46、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47、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49、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50、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1、学会放下,拽的越紧,越是无法自拔。学会感恩、随顺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因果原则。   52、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5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54、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5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6、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57、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58、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59、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60、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


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精选265句)   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佛语经典语录(精选265句),欢迎大家阅读!   佛语经典语录 篇1   1、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3、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6、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6、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1、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1、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66、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86、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93、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96、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97、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99、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0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0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0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5、真心是菩萨净土。   106、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08、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0、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2、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13、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4、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15、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18、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9、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0、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2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2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24、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5、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2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2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32、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33、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4、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5、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6、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37、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38、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39、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140、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142、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43、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144、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147、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148、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149、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50、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151、一切皆为虚幻。   152、不可说。   15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5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15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5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5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5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6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6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6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6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64、为何不必?   165、一切皆为虚幻   166、不可说,不可说   16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6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6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7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7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7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7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74、刹那便是永恒。   17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76、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7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7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79、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18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8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18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183、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8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8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8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187、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188、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8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19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9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92、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19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19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19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9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19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9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199、且破心头一点痴 ,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20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佛语经典语录 篇2   1、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2、知足常乐。   3、算命不如认命。   4、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5、随心、随缘、随性。   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今生的相识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的。   8、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9、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0、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11、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12、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3、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14、祸往者福来。   1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6、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17、人既生亦死。   18、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19、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20、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2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2、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23、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4、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5、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26、一切皆为虚幻。   2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28、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2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0、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31、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3、万法唯心。   34、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35、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经典语录 篇3   1、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的病苦。   2、人们常常嚷着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需要你去寻觅。当你从“为欲望而劳役,终日的忙碌”中静下来时,自然会感到它的存在。   3、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   4、我们见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的反映;在心情开朗时,见到的人都友善亲切;在心情烦躁时,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5、透过批评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有缺陷过失的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了低贱愚痴的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学习的地方。   6、有智慧的人,在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独处时则会管好自己的口。与他人相处时,是谦虚学习的好机会;在个人独处时,是反思自省的好机会。   7、自知为愚者的愚者并不愚蠢;自以为聪明的愚者却是愚者中之愚者。   8、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导师。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9、每个人都喜欢自主。但如果你在他人对你说了句什么后就大发脾气,你就是正在把自主权付托了予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个人都成为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向往自主的话,先去学懂主宰自己的心。   10、如果你为了人家的一句话就大发脾气,或者是飘飘若仙,你的心其实是在跟着别人的话走。把自己的快乐托付在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上面,是很愚蠢的一回事。   11、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的时候,你实在是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你是在伤害你自己。宇宙万物皆为一体。在你伤害大地、河川及这上面的生灵时,你其实正在伤害你自己。   12、人生最大的财产是健康,最大的财富是心足,最大的胜利是无嗔,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悠然自得。   13、如果问题可以解决,你没必要忧虑;如果问题无法解决,你再忧心也无补于事。   14、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个充满仇恨及贪欲的心所引发出的言语、行为及念头只会带来痛苦;相反地,一个慈善的心所引导的身、语、意运作皆会带来福乐。   15、风雨并不能损大石之分毫;恶言及攻击并不能伤害一个“无我”的人。一个“无我”的人已经超越了嗔恨、愚痴、妒忌及执妄的层面。他是一个享有真正之快乐的人,因为世上的痛苦,不可能伤害一个“无我”的生命。   16、放下一点点执着,你便会有一点点自在;放下多一点执着,你会有多一点的自在;在完全放下时,你便会体验到完完全全的`欢喜自在。   17、当你是对的时候,你并不需要说什么;在你理亏的时候,不论你说什么也没用!有人说过:“如果你是对的一方,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那一方,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8、憎恨一个人是一种很费神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人,何必为他费神呢?如果你喜欢这个人,哪又干吗要去憎恨他呢?   19、为什么没有人会对一块石头大吵大闹呢?因为石头的静默令挑衅生事者无从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时,生事者迟早会失兴致而另去他方。   20、骄慢并不会令你得到他人的尊敬;谦卑反而令人尊敬。   21、最不中听的话,往往是对你最有帮助的指引。   22、对一个不明生与死的人来说,人生是一种很令人烦恼的事情。提醒自己死亡随时会来临,就是策励自己不要枉过每一天。   23、死亡并不可怕。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出娘胎,我们每一分钟都在朝死亡步近。真正可怕与可悲的是:在生与死之间没有做过什么。   24、乐听赞美,不喜他人的批评;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们;这些心态就像锁链一样,把我们与恒久的内心痛苦连在一起。只有在超越它们时,我们才可能体验到自在与快乐。   25、你的心不停在说:“我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不要理会它的要求。你早已拥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但你却永没可能得到所有你所想要的,而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没有它们,你的生命也一样可以很自在快乐。   26、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的生命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两种材料: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和一颗满足感恩的心。过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快乐的秘密不过如此而已。与其对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   27、要令自己在生命中永不失望,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对人对事有所希求;在心中没有欲求的时候,生命就不会再有失落。   28、快乐与拥有多少物产并无关系。在你缺乏财富时。你日思夜念要得到它们。在你拥有财富时,你会日夜担心怕失去它们。你见过一个快乐的富翁吗?他们其实与穷人一般痛苦。要寻找快乐,你必须找对地方——自己的心。   29、人们总以为财富与名气等于快乐。如果你心里已充满了快乐,你根本不需要名利;如果你心里没有快乐,纵然坐拥全世界的财富与名利也都没有什么意思。如果你只懂得终日劳碌于争取更多的金钱及保护你已有的财富的话,它们对你其实就已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了。   30、如果你真的想常常快乐,就不要把快乐建基于你所拥有或所缺少的事物上;视你的财富、你的房子及车子都是向别人借来的,好好利用它们,但不要执恋它们;哪你自然会享受一个简单但快乐的一生。 ;


佛经有哪些?


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2、《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皆详尽剖析开示。3、《阿弥陀经》佛教经典,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4、《无量寿经》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5、《地藏菩萨本愿经》在此经中,释迦牟尼佛宣说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地藏菩萨负责。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利益,消灭无量之罪业。

佛教经书有哪些

没有三大经的说法。但类似的有两种:三藏:经律论。佛教经典总集称为三藏或大藏经。分为经,即佛经;律,即戒律;论,即论法三类。经是佛的语录,律是佛制定的律法,论是高僧对佛经的论述。三大经王: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这三部经都被称为经王。楞严经分析了各种现象和修行要点,华严经讲的纯粹是个宏观世界。而法华经讲的就是从凡夫如何到达佛,

佛教最有灵性的4句话


1、无论你遇见谁,他(她)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4、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传播: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最有灵性的四句佛语

第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都知道佛法的珍贵,一切众生想要脱离轮回之苦,都必须通过佛法的刻苦修行,方能如愿解脱。佛在《金刚经》中说法无定法,佛法与世间法本无差别。“有为法”即依因缘而生的法,就像梦幻,泡影一般,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法无定法。佛陀悟道之后,讲经说法49年,四众弟子遇到什么情况,佛陀就借由此因缘而说出相应的法,目的在于度脱这些众生。因此,每一个法门都有适合的人群,你与什么法门最有缘,就可以修习相应的法门。同时,还应注意不要执着,就像佛陀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只有彻底放下妄念执着,才能明心见性,得道开悟!第二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佛语同样来自《金刚经》,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句子。也即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而只是自心的变现而已。我们不应执着于事物和现象的外表,而应该透过表面看本质。当你真正的回归本性,找到内在的自我时,就像《心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所证得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时你便彻底的脱离了苦海,即可证得原来佛就在自己的心中。第三句: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个句子来自《地藏经》。地藏王菩萨劝告众生,我们的每一个举止动念都是在造业。当然这里的造业,分为善业和恶业。有了这个善恶之业的因,将来因缘成熟,我们就会承受相应的果报。平时我们所说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即因缘未成熟所致。而站在更高的佛法修行的层面,众生有“善与恶”的分别心,这就是妄想,是不利于修行得道的。初始学佛,我们当然依教奉行,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待修行达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德行和修为具足时,应从根本上去除妄想、分别和执着,才能最终悟道。第四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佛语来自大家最熟悉的《心经》。简单的来说,色就是指一切存在的现象,有人就说,我明明看见了,它也真实的存在着,为什么要说它是“空”的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里所说的空并不是说不存在,而是指世界万事万物的空性。佛法认为一切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没有一件事物是恒常不变的。而就其本质来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就是空性。所以说,色和空本身就是一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同样是告诉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了,而产生颠倒【摘要】
最有灵性的四句佛语【提问】
第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都知道佛法的珍贵,一切众生想要脱离轮回之苦,都必须通过佛法的刻苦修行,方能如愿解脱。佛在《金刚经》中说法无定法,佛法与世间法本无差别。“有为法”即依因缘而生的法,就像梦幻,泡影一般,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法无定法。佛陀悟道之后,讲经说法49年,四众弟子遇到什么情况,佛陀就借由此因缘而说出相应的法,目的在于度脱这些众生。因此,每一个法门都有适合的人群,你与什么法门最有缘,就可以修习相应的法门。同时,还应注意不要执着,就像佛陀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只有彻底放下妄念执着,才能明心见性,得道开悟!第二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佛语同样来自《金刚经》,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句子。也即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而只是自心的变现而已。我们不应执着于事物和现象的外表,而应该透过表面看本质。当你真正的回归本性,找到内在的自我时,就像《心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所证得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时你便彻底的脱离了苦海,即可证得原来佛就在自己的心中。第三句: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个句子来自《地藏经》。地藏王菩萨劝告众生,我们的每一个举止动念都是在造业。当然这里的造业,分为善业和恶业。有了这个善恶之业的因,将来因缘成熟,我们就会承受相应的果报。平时我们所说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即因缘未成熟所致。而站在更高的佛法修行的层面,众生有“善与恶”的分别心,这就是妄想,是不利于修行得道的。初始学佛,我们当然依教奉行,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待修行达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德行和修为具足时,应从根本上去除妄想、分别和执着,才能最终悟道。第四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佛语来自大家最熟悉的《心经》。简单的来说,色就是指一切存在的现象,有人就说,我明明看见了,它也真实的存在着,为什么要说它是“空”的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里所说的空并不是说不存在,而是指世界万事万物的空性。佛法认为一切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没有一件事物是恒常不变的。而就其本质来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就是空性。所以说,色和空本身就是一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同样是告诉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了,而产生颠倒【回答】


佛语人生经典短句

佛语人生经典短句如下:1、修行,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坦然地接受残缺。人没有三头六臂,做人也好,做事也罢,谁能尽善尽美?人生的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并用一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的心,坦然地接纳无法改变的不好。修行,就是宽容。容得下别人的中伤,忍得住困苦的折磨,放得下挽留不了的美好。2、人生的真味,就蕴藏在“平淡”二字中。心存淡泊,静享平淡,就会坦坦荡荡、轻松愉悦。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无论得失,无论贫富,名利荣辱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平平淡淡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折射。在平淡中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快乐着自己的快乐,淡定从容,潇洒自如。3、参透寂寞,便是参透了人生。人作为一个群体,彼此联系,却又彼此孤独着。大多数时候,你走不进我的心,我也走不进你的世界。人与人尚且如此,何况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人,就是一个寂寞的灵魂。因为寂寞,缘才随心而起。缘起必有缘灭,欢乐与痛苦遂随之生灭。守得住寂寞,是人生最深的宁静。4、人生有三种苦: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觉得痛苦;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弃时都会痛苦,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轻一些,保持一颗平常心,痛苦不就会随之而减轻吗?5、人世沧桑,要为自己留一点空白,留一段风轻云淡的寂寞。寂寞可以让一个人脆弱,也可以使一个人坚强;寂寞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懂得领悟寂寞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独特景致。寂寞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寂寞中创造成功、酿造幸福。只有在寂寞面前坦然以对,才能在命运面前谈笑风生。以上就是佛语人生经典短句。

佛语人生哲理句子

1、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2、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3、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5、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6、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7、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8、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9、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10、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1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12、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13、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14、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16、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17、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18、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19、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20、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21、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22、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23、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24、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25、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26、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27、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28、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29、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30、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31、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33、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3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35、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36、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37、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38、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39、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40、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佛语十大经典语录精选   佛语博大精深,佛语更是有很多经典话语流传下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佛语十大经典语录精选,欢迎大家的阅读。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下面开始,我们来一一的解析,体会下。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陈永涛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里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   《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   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   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   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   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   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   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   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   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   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   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   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


佛语中经典的语录

佛语中经典的语录   佛家语录像莲花一样唯美。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佛语经典语录唯美,希望你喜欢。   佛语经典语录唯美【精选版】   1)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3)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5)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6) 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7)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8)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9)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10) 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佛语经典语录唯美【最新版】   1)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2) 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4)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5)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6)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7) 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8) 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9)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0)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11) 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12) 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3)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4) 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15)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6)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7)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8)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9)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20)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佛语经典语录唯美【热门版】   1)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2)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 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5) 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6)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7)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8)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9)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0) 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11)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2)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13)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14) 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5)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16)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17)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18) 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9)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20)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21)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22) 人生的轨迹不一定会按你喜欢的方式运行。   23) 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   24) 最凄美的.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   25)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26) 有一些人,相爱只需一秒,却要用一生来忘记。   27) 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另一半在上帝的手里。   28) 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29)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0) 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


佛家佛语经典语录

佛家佛语经典语录120句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佛家佛语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佛家佛语经典语录 1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51、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2、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53、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54、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55、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6、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57、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58、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59、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60、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61、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66、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67、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68、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69、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70、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71、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72、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73、你的善心,就是佛力的加持,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上师三宝不在别处,就在心中。你的恭敬心,你的诚心,你的信心,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心不善,心不诚,怎么求,怎么拜都没有用。   74、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你喜欢,你相信,你想得到,这就是信心。   75、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76、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77、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78、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79、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80、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81、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82、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83、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84、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85、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86、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87、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88、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89、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90、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91、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92、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93、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94、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95、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96、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97、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98、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99、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100、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弟子是儿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刚道友必须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搞好团结,要珍惜这个缘分。   佛家佛语经典语录 2   1、寻佛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觉者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国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4、禅静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凡圣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6、澄境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7、梵净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8、梵音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乐园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0、净土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1、礼佛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2、心尘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四季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沙门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5、过客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过堂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静心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幻灭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大全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家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一】   1.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 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3. 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4. 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5. 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6. 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7. 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8. 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9. 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10. 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11. 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12. 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13. 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14. 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15. 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16. 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17. 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18. 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19. 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0.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1.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2. 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3. 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4. 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25. 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26. 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27. 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28. 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29. 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0. 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1.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32.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33.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34.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35.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36. 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围城男女顶!先收藏起来,空闲时再好生口味吧!   37.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38.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39.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40.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二】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6、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7、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1

上一篇:唐家共乐园

下一篇:中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