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者

时间:2024-06-01 02:30:36编辑:流行君

文言文翻译

一万字只能贴到185篇,如果还要后面的话,再发问题或再和我联系

150曹玮诱敌
曹玮驻守边镇防御外寇,有一次和敌人交战,刚刚取得初步胜利,探子回报说敌人已经走远,于是曹玮就命令部下驱赶牛羊辎重等战利品班师,为此整个队伍秩序大乱,不成阵营。看到这个情形,有部属深感忧虑,对曹玮说:“战场上牛羊能派上什么用场呢,不如放弃这些东西,赶紧整饬部队纪律回营去吧。”曹玮不予理睬。西蕃族士兵本来已经撤退到几十里外,听说曹玮因为贪图战利品而导致师容不整,连忙回师进行偷袭。曹玮的部队行军缓慢,沿途见到一处有利的地形,干脆停下来准备回头反击西蕃进攻。西蕃兵快到的时候,曹玮竟然大违常理地派人迎上去告诉他们说:“你们行军这么长的时间,一定人困马疲,我不想乘人之危,你们不如先休息一下,我可以稍候片刻再与你们决一死战。”西蕃士兵正为疲困忧虑,听此一说,无不面露喜色,主将令队伍排好阵形,就地休整。过了好一会儿,曹玮才派人通告:“如果你们休息好了,就放马过来吧。”于是,对阵双方都鸣金击鼓开始了杀伐,一个回合下来,把西蕃兵打得落花流水,曹玮这时才命令手下将士放弃牛羊战利品回师,他沉着地对手下人解释道:“我知道西蕃兵疲惫不堪,于是故意装出贪图小利的样子引诱他们。等他们果然上当又追回来时,差不多又要行军近百里路。这个时候,如果让他们鼓足余勇即刻交战,胜负之数犹未可知;可是他们是刚刚经过长途跋涉的人,这时候如果稍稍休息一下,就会下肢麻痹,无法站稳,人的精气神也会比较低迷,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取胜的。”
151.李广智退匈奴军
匈奴大举进入上郡,天子派了一名太监跟从李广,练习军事,抗击匈奴。太监带领十个左右骑兵,纵马驰骋,看见三个匈奴,就和他们对战;三个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太监,快要杀光他的那些骑兵。太监逃跑到了李广那(说了这件事),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李广就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人。三个人因没了马只有徒步前行。走了十里多,李广命令他的骑兵拉开左右两边的弓,李广自己射击他们三个人:杀了其中的两个,一个活了下来-果然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李广把他捆绑上马之后,看见匈奴有几千骑兵,他们看到李广,认为他是引诱骑兵,都非常惊讶恐慌,赶快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余骑兵都很惊恐,想要骑马逃回去。李广说:“我离开大部队十多里,现在像这样百余骑兵都逃走的话,匈奴一定会马上追赶射尽我们。现在我们留下,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替大部队引诱他们的,他们一定不敢袭击们我。”李广命令各位骑兵说:“向前进!”向前走到不到匈奴的军队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李广)命令说“都下马解开马鞍。”他的骑兵说:“匈奴多而且靠得近,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怎么办?”李广说:“他们匈奴以为我们会逃走,现在都解开马鞍表示不逃走,用这个方法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了。”于是匈奴都不敢出击。有骑白马的将领出来巡视他的军队,李广上马和十多个骑兵奔跑射击匈奴的骑白马的将领,然后又返回到原来的军队中。解开马鞍,命令士兵都放任马躺在地上。这时适逢黄昏,匈奴军队始终以为他们的行为很奇怪,不敢出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认为汉军在附近肯定有埋伏的军队,想要趁晚上消灭他们,(因此)匈奴都领着军队撤退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
152.贾诩论战
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锈亲自追赶曹军。贾诩对张锈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张锈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贾诩对张锈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张锈拒绝说:“你不用说了,到此为止。现在已经被打败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贾诩说:“士兵情况有变化,赶快前往一定会取得胜利。”张锈相信了他,就收拾闲散的士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张锈问贾诩说:“我用精英的士兵和追赶他们撤退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兵败;我撤退后用打败的士兵去交战胜利的士兵,而你说一定会战胜他们。正如你所说的,为什么反过来的都灵验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却并非能和曹操匹敌。军队虽然刚刚撤退,曹操一定会行军时走在最后面;追赶的士兵虽然是精英,将军既然不敌,他们的士兵也很锐利,所以知道肯定是会失败的。曹操攻打见军没有失算,力气并未用尽就撤退了,一定是国内出现了问题;已经打败的将军,一定率领了轻快的军队迅速进攻,所以留下众多将领行走在最前面,众多的将领虽然英勇,也并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用打败的士兵交战一定会胜利。”张锈于是就很佩服贾诩。
153.张良计封雍齿
汉高祖刘邦已经封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日夜争功不停,没有得到封功。刘邦在洛阳南宫,从宫中的阁道看见众多将领,到处互相坐在沙地中说话。刘邦说:“这怎么说?”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谋反呀!”刘邦说:“天下正当安定,怎么会谋反呢?”张良说:“陛下从布衣起家,以此来得到天下。如今陛下为天子,所封功的都是萧何与曹参所喜爱的,而诛杀的都是生平所结怨的。现在军吏统计功劳,用天下的不足处处封功,这是害怕陛下不能尽心封功,害怕又被怀疑平生过失诛杀,所以即将相聚在一起谋反罢了!”刘邦也担忧说:“那该怎么办呢?”张良说:“皇上生平所憎恨的,群臣都知道,谁最憎恨呢?”刘邦说:“雍齿和我有旧的怨仇,曾经几次羞辱我,我想杀了他;因为他的功劳比较多的份上,所以不忍心。”张良说:“现在紧急的是先封雍齿的功来在众多大臣中做个表率。众多大臣看见雍齿封功,就人人情绪稳定了。”于是皇上就摆酒,封雍齿为食邑在什方的侯爵,急着催促丞相、御史按照功劳封功。众臣结束摆酒,都欢喜地说:“雍齿尚且封为侯爵,我等这般人就没有忧患了。”
154.刘邦急中生智
项羽率领楚军与刘邦指挥的汉军长期相持不下未能决出胜负,壮士苦于军队旅途,年老的弱小的疲于运输军粮。汗王、项羽搁着广武山的深谷对话。项羽想要和汉王单独挑战。汉王意义斥责项羽。……项羽非常生气,大怒,埋伏的弓剑手射中汉王。汉王胸口受伤,就按住脚趾说:“敌人射中了我的脚趾!”汉王在创伤躺着养伤。张良强行请汉王巡视并慰问军队,用来安抚士兵,不命令楚军乘着机会追赶汉王。
155.诸葛亮空城计
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魏延各将军的士兵向东进军,诸葛亮唯独留了一万人守着都邑。晋宣帝率领二十万群众抵抗诸葛亮,和延军交错行军,到小径的前头,在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侦察人员对白宣帝说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诸葛亮也了解宣帝将到,已经迫近有了威胁,想要前往到延军,相隔的太远,如果反过头来追赶魏延的军队,势必赶不上。将士们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么计谋。诸葛亮则意气自信。敕军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声停止,不得随意离开营帐,又命令打开四城门,扫地洒水。白宣帝经常说诸葛亮掌握重权,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第二天食时,诸葛亮对部下拱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伪装怯弱,将士有埋伏,沿着山走了。”侦察巡逻的士兵返回告诉白宣帝,正如诸葛亮所说的。白宣帝知道后,深深得感到遗憾。
156秦使者巧对
秦国楚国交战,秦王派使人出使楚国。楚王派人去戏弄秦王派来的人,说:“你来也占卜战争的吗?”回答说:“是的。”“占卜的怎么说?”回答说:“很好。”楚国的人说:“唉,厉害啊!你的国家没有好的乌龟。楚王将要杀了你来用牲血涂抹新铸成的钟的缝隙,这个吉利怎么样?”使者说:“秦国楚国交战,我的大王派遣我来侦察敌情,我死了而且没有回来,那么我大王知道了会提高警戒整齐士兵来防备楚国,这是我所说的吉祥。况且假使死的人如果不知道,又重怎样衅钟?死的人如果知道,我难道会放弃秦国而帮助楚国吗?我将让楚国的钟敲了没有声音,钟敲了没有声音将士没有东西可以整齐他的士兵而指挥军队了。杀了别人的使者,不是古代的通有的协议,你尝试仔细考虑一下!”楚国的使者把这事报告给楚王,楚王赦免了秦国的使者。
157.曹冲智救库吏
曹操的马鞍在马库,然而马鞍被老鼠给咬了,库吏害怕自己一定会死,他决议想要当面捆绑自首请罪,还害怕曹操不赦免他。曹冲对他说:“等到三天当中,然后自首。”曹冲于是用刀刺穿单衣,像被老鼠咬过一样,错误地认为他心里不愉快,容貌带有忧愁的神色。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世俗认为被老鼠咬过衣服的人,衣服的主人不会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老鼠咬过了,这让我担忧。”曹操说:“这是胡说的,没什么可以苦恼的。”过了一会儿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报告给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孩子的衣服在旁边,还被老鼠咬,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曹操毫不追究。
158.曹操许下屯田
自从遭受慌乱,到处都缺乏粮食。各地豪强同时起兵,没有最终的收成的计算,饥饿了就入侵掠夺,饱了就放弃剩余的,各个豪强的军队瓦解奔流离散,没有敌人自己就破灭的数不胜数。袁绍在黄河的北面,军队靠着吃桑果活命。袁术在江、淮,捞取水草螺肉。百姓相互进食,州里很荒凉。曹操说:“安定国家的办法,在于使军队强大使大家吃饱,秦国人凭快速的农业发展兼并天下,孝武凭利用士兵和农民耕种荒田鋡鋢给鋣锄平定西域,这些是先前祖先的良好的方式。”这年于是就募集百姓在许都周围利用士兵和农民耕种荒田而取得给养的办法,得到许多的稻谷。于是州郡按规定设置田官,在所在的地方积累粮食。在各地出征讨伐,没有运送粮食的劳累,于是歼灭了各个豪强势力,攻克平定了天下。
159.拷打羊皮定案
有二人一个背盐一个背柴,同时放下沉重的担子在树阴休息,两个人将要走了,争夺一张羊皮,各自说这是自己垫背的东西。李惠派遣争吵的人出去,看着州里负责文书的官员说:“这个羊皮可以拷问从而知道它的主人?”下面的群众都没有应答的人。李惠命令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用棒子击打羊皮,看见少许盐屑,说:“得到了羊皮的证实。”让争抢的人看这个情况,背柴的人于是就服气认罪了。
160.孔融捷辩
孔融年仅十岁,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担任司隶校尉。上门的都是有才华的有清高称誉的以及表兄弟姐妹等,才给予通报。孔融到了他的门下,对官吏说:“我是李俯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了,孔融上前坐下。李元礼问:“你和我有什么亲缘关系?”回答说:“以前我的祖先孔丘与你的祖先李耳有师生之谊,这我和你累世彼此交好。”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感到奇怪的。大中大夫陈韪后来到了,别人把孔融的话告诉陈韪,陈韪说:“小时候聪敏,长大后未必会好。”孔融说:“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敏。”陈韪非常局促不安。
161牧竖逮狼
两个放牧的童仆进山来到狼穴,洞穴中有两只小狼,谋划好分别捉住它们,各爬上一颗树,相距几十步。不久,大狼来到,进入洞穴不见了崽子,神情很是惊慌。童仆在树上扭小狼的蹄子和耳朵故意使它嚎叫。大狼听见声音仰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号叫并且爬抓。其中一个童仆又在另一颗树上使小狼急促地嚎叫。(大)狼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望见它,就丢下这跑向那,奔跑号叫和前面一样。开始那树上又嚎叫,又转而奔向它。嚎叫声不停,(大狼)脚不停,几十次往复,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弱了,后来奄奄一息僵卧(地上),久了便不动了。童仆下来看它,气已经断了。
162.多多益善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163.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164.指鹿为马
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趁机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165.奇货可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很同情他,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它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166.望洋兴叹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水汇于大河,河水猛涨,淹没了两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宽得看不清对岸的牛马。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的骄傲的面容,仰望着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说:“俗话说:‘有的人只年到万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说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听说有人嫌孔子的学问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亲眼看到您的浩瀚无边,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见闻实在太浅陋啊。如果我不到你这里来看一看,那就危险了,那样,我将会永远受到深明大道的人耻笑!”
167.庸人自扰
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司马韦抱贞劝(他)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用(这)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的话,百姓就会轻忽并且什么都不怕了。”陆象先回答说:“处理政事就在于治理好他们罢了,(难道)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陆象先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就让他回去了。大吏告诉陆象先,和陆象先争辩,(大吏)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认为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源头澄清,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所到之处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
168.一字千金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169.入木三分
晋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个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时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他父亲的枕头里看到一本前朝的《笔说》,偷了过来研读。没过一个月的工夫,书法就大有长进。卫夫人看到他的进步,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是看过关于用笔(即书法)的书了。最近看他写的字,有一种老练的味道。”晋朝的皇帝在位时王羲之在北郊祭祀,更换写祝词的木板,工匠(命人)削字,笔迹进入木头有很深(三分之深)。三十三岁时,写《兰亭序》。三十七岁时,写《黄庭经》。
170.强弩之末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建议(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行军千里作战(去作千里的战争),军队(士兵)不会得到好处。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如同群鸟飞翔般迁移,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这当作扩大国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这当作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凭借养精蓄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从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参加议论的群臣(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171.呕心沥血
李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又古又破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啊!”
172.孤注一掷
寇准自从澶渊那场战役立下大功后颇为骄傲,即使皇帝也因为这对待寇准很优厚。王钦若深深嫉妒他。一天上朝,寇准先退下,皇帝目送他走。王钦若于是进言:“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社稷功劳吗?”皇帝说:“是。”王钦若说:“澶渊那场战役,陛下不以它为耻辱,而认为寇准有社稷功劳,为什么呢?”皇帝惊讶地说:“什么原因?”王钦若说:“城下的盟约,《春秋》认为是耻辱。澶渊的举动,也是城下的盟约。以万匹马而换得城下之盟,还有什么比它更羞耻的!”皇帝听后感到不高兴,脸色也变了。王钦若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钱快要完了,就倾其所有赌最后一把,叫作孤注一掷。陛下是寇准的孤注一掷的赌物,那也很危险啊。”从此皇帝冷落寇准。第二年,皇帝罢免寇准宰相官职,降为刑部尚书,陕州知府,于是起用王旦为宰相。
173.乐不思蜀
司马昭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昭喊来乐工舞女,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忘国感到悲伤,只有刘禅一人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对贾充说:“没有感情的人,竟然可以达到这样子啊!即使诸葛亮在世,不能够长时间完全辅佐他,更何况姜维呢?”贾充说:“不是这样的话,殿下有什么缘由吞并蜀国呢?”又另一天,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好,这里欢乐,我不思念蜀国。”
174.丧家狗
孔子到郑国去,路上和学生们走散了。(于是)孔子独自站在郭东门。有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口站着的那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与子产类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说:“讲我的外形像谁,是小事。然而说我类似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
175.逐客令
秦王任命李斯做客卿。正好遇到有个韩国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以开凿河渠灌溉田地为名义,不久被发现了。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诸侯各国来投奔秦国的人,大都不过是为他们的国君到秦国游说离间罢了。恳请大王把诸侯各国的宾客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列入被驱逐的名单之中,李斯于是上书劝谏秦王:……秦王就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职务。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经过二十多年,秦国终于吞并了天下,推尊秦王政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
176.东道主
晋侯、秦伯带兵包围郑国,……烛之武进见秦伯,说:“秦、晋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你有益,哪敢来麻烦你?可是跨越晋国而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贵国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用灭掉郑国的做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雄厚,也就是您的削弱。如果放过郑国把它当作您的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经过,供应所缺少的一切,这对您没有害处。……”秦伯很高兴,同郑国缔结了盟约。
177江东父老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说完,自刎而死。
178.人鉴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平安,任用坏人国家就衰败。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爱有憎恶。对于憎恶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对于喜爱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长处。在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稿子的内容大致是这样。我仔细地想了想,在这方面我恐怕免不了有过失。公卿和侍臣们可心把魏征的话写在笏板上,知我有这种情况,一定要向我进谏。”
179.子路问津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
180.泰山
唐明皇要封禅泰山,命张说为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只有郑镒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赐绯服。唐明皇看到郑镒一下子升了几级,感到很奇怪,就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这时黄幡绰又来调侃,他说:“这是因为靠了泰山之力”。
181.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
182.苏秦刺股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
183.只许州官放火
田登为郡守,为人专制蛮横,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触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全州城里的人都称“灯”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官员在州城里贴出告示,说
“本州照例放火三日”。当地的老百姓,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原于此。


古文中且是什么意思

1、将要;将近。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出,火且尽。”不出,火星将尽2、暂且;姑且。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3、尚;尚且。汉代司马迁《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我连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怎会推辞呢?4、又;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先秦《伐檀》:“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清又起波纹5、而且;况且;并且。表示递进关系。战国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国君施过恩惠。6、即使;即或。表示假设关系、让步关系。汉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7、或者;还是。表示选择关系。汉代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岂吾相不当侯也?且固命也?。”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呢?还是命该如此呢?扩展资料1、今义:(1)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且大。尚且。况且。(2)表示暂时:苟且偷安。姑且。(3)表示将要、将近:城且拔矣。年且九十。(4)一面这样,一面那样:且走且说。(5)表示经久:这双鞋且穿呢!(6)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说。(7)姓。2、组词:(1)且慢:暂时慢着(含阻止意):~,听我把话说完。(2)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只好如此:我的意见~保留,以后再讨论。(3)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偷安。敷衍了事;马虎:因循~。他做翻译,一字一句都不敢~。不正当的(多指男女关系)。

蒙恬列传文言文翻译

这一作品全文均以概括简练的笔法,客观地记述了蒙氏兄弟的一生事迹。使蒙氏的忠与赵高的谗佞奸诈相互对比,相互映衬,使两者形象,忠之所以忠,奸之所以奸,就更加突出、鲜明了,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蒙恬列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 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於代。前已囚蒙恬於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鬬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毅对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为羞累先主之名,愿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於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於无辜’。唯大夫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緥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其爪以沈於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於楚。成王观於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书曰‘必参而伍之’。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於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於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於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於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作品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的将领,攻打韩国,占领了成皋、荥阳,设置了三川郡。庄襄王二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三座城池。始皇五年,蒙骜攻打魏国,夺取了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的列将,和王翦一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项燕。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又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蒙恬的弟弟叫蒙毅。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摄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蒙恬出身,家庭背景) 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下来而成为宦者的,他的母亲也以犯法而被处以刑罚,所以世世代代地位卑贱。秦王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死刑,剥夺他的官籍。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始皇打算巡游天下,路经九原郡,直达甘泉宫。就派蒙恬为他开路,从九原到甘泉,打通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然而,这条通道没能完成。 (蒙毅与赵高结仇)(“隐宫”应为“隐官”一词之误。《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公士、公卒及士五(伍)、司寇、隐官子,皆为士五(伍)。”据此,隐官产子,其身份当是无爵的`士五。也就是说,尽管赵高的母亲是刑余隐官,身份低贱,但是,赵高兄弟的法律身份是士五,与普通的庶民相同。赵高的身份仕途,主要受“其母为刑戮”的影响。) 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转回祷告山川神灵。没等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怨恨他们。 (始皇扶苏公子之死) 蒙毅祈祷山川神灵后返回来,赵高趁机表示替胡亥尽忠献策,想要铲除蒙氏兄弟,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贤用能,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劝阻说:‘不可以。’如果他知道您贤明有才能而长久拖延不让册立,那么,就是既不忠实而又蛊惑先帝了。以我愚昧的浅见,不如杀死他。”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来。在此以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安葬以后,太子就登极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罪过,检举弹劾他们。 子婴进言规劝说:“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大祸殃及他们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战士们涣散斗志啊,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 (赵高除去蒙氏兄弟) 胡亥听不进子婴的规劝。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反复地考虑吧!”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还有什么怀疑的。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大夫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应有的罪名。况且顺理成全,是道义所崇尚的;严刑杀戮,是道义所不容的。从前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给予评定为‘缪’的称号。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对他们的非议,认为他们的国君不贤明。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听不进蒙毅的申诉,就把他杀了。 (蒙毅之死)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从前周成王刚刚即位,还不能完全脱离襁褓,周公旦背负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终于平定了天下。到周成王病情严重得很危险的时候,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祈祷说:‘国君年幼无知,这都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应该由我承受惩罚。’就把这些祷祠书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非常诚信了。到了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要发生大的变故。’成王听了,就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国。成王到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周公旦的祷告书,就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归。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反复审察。’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振作,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振作,听人规劝可以察觉警醒,参互交错地审察,是圣明国君治国的原则。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蒙恬之死) 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侯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3] (司马迁斥责蒙恬不关心百姓疾苦)

蒙恬列传原文及翻译

《蒙恬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作品原文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於代。前已囚蒙恬於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鬬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毅对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为羞累先主之名,愿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於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於无辜’。唯大夫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緥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其爪以沈於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於楚。成王观於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书曰‘必参而伍之’。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於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於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於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於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蒙恬列传》作品译文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的将领,攻打韩国,占领了成皋、荥阳,设置了三川郡。庄襄王二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三座城池。始皇五年,蒙骜攻打魏国,夺取了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的列将,和王翦一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项燕。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又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蒙恬的弟弟叫蒙毅。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摄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蒙恬出身,家庭背景)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下来就被阉割而成为宦者的,他的母亲也以犯法而被处以刑罚,所以世世代代地位卑贱。秦王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官籍。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始皇打算巡游天下,路经九原郡,直达甘泉宫。就派蒙恬为他开路,从九原到甘泉,打通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然而,这条通道没能完成。(蒙毅与赵高结仇)(“隐宫”应为“隐官”一词之误。《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公士、公卒及士五(伍)、司寇、隐官子,皆为士五(伍)。”据此,隐官产子,其身份当是无爵的士五。也就是说,尽管赵高的母亲是刑余隐官,身份低贱,但是,赵高兄弟的法律身份是士五,与普通的庶民相同。赵高的身份仕途,主要受“其母为刑戮”的影响。)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转回祷告山川神灵。没等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怨恨他们。(始皇扶苏公子之死)蒙毅祈祷山川神灵后返回来,赵高趁机表示替胡亥尽忠献策,想要铲除蒙氏兄弟,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贤用能,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劝阻说:‘不可以。’如果他知道您贤明有才能而长久拖延不让册立,那么,就是既不忠实而又蛊惑先帝了。以我愚昧的浅见,不如杀死他。”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来。在此以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安葬以后,太子就登极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罪过,检举弹劾他们。子婴进言规劝说:“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大祸殃及他们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战士们涣散斗志啊,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赵高除去蒙氏兄弟)胡亥听不进子婴的规劝。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反复地考虑吧!”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还有什么怀疑的。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大夫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应有的罪名。况且顺理成全,是道义所崇尚的;严刑杀戮,是道义所不容的。从前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给予评定为‘缪’的称号。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对他们的非议,认为他们的国君不贤明。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听不进蒙毅的申诉,就把他杀了。(蒙毅之死)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从前周成王刚刚即位,还不能完全脱离襁褓,周公旦背负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终于平定了天下。到周成王病情严重得很危险的时候,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祈祷说:‘国君年幼无知,这都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应该由我承受惩罚。’就把这些祷祠书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非常诚信了。到了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要发生大的变故。’成王听了,就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国。成王到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周公旦的祷告书,就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归。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反复审察。’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振作,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振作,听人规劝可以察觉警醒,参互交错地审察,是圣明国君治国的原则。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蒙恬之死)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侯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帮忙文言文翻译

孝文帝对大臣虽然秉公执法,绝不宽纵,然而性情宽和仁慈。有一次,别人在用餐时用热羹伤了他的手,文帝微笑着予以宽恕;还有一次,在饭中吃出了虫秽之物,文帝还是笑着宽恕了从人。有宦官曾在太后面前说皇帝的不是,太后大怒,打了文帝数十杖。文帝默然而受,也不进行申辩。太后死后,文帝也不以为意。
文帝亲政后,处理政务,从善如流。他怜恤老百姓,常常思虑怎样来救济百姓。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常要亲力亲为,不因为天气变化而有所懈怠。看书、批奏折,多是自己琢磨。在朝为官的,无论官职大小,都细心留意,待臣下一定要做到周全融洽。他常说:所有的君主,最怕的就是偏袒不公正、不能诚心诚意对待别人,如果能做到公正和诚心,即便是胡越之人也可以像兄弟一样的亲近。空闲时他常常告诉史官:“只管秉笔直书,不要回避国家丑恶的事情,如果君主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史书却不敢如实记录,那么君主还会惧怕什么呢?”在南北征巡时,有官员上奏请求整治道路,文帝说,只要简单的修桥梁可以通过马车就行了,不用铲草令土地平整。凡是有所修造的,都是不得已而为的,不是紧急的事情坚决不做以免损害了民力。如因军事(需要)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木,也一定要留下丝绢偿还树的价值,老百姓的庄稼也没有损害和践踏。
?


翻译两句文言文 急!!!第一个 卿恬于进取 未尝干朝政以私 故不次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爱卿在官场上不屑于钻营,没干过以权谋私的事情,所以就重用你。”出处:《宋史·卷二十五》选段:前一日,吏有驰报者,举正方燕居斋舍,徐谓吏曰:"安得漏禁中语?"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译文:前一日,有官吏来报,正好碰到苏易简在房间中,他缓缓地对官吏说:”有没有听到皇帝私下地讲话?“入宫谢恩后,宋仁宗说:“爱卿在官场上不屑于钻营,没干过以权谋私的事情,所以就重用你。”《宋史·卷二十五》《宋史·卷二十五》中这一段话的记载体现了苏易简外表虽然坦率,心中却有城府的特点。他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写文章开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在翰林任职八年,受到无比的恩宠。太宗遵照旧制,打算让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进用,于是极言时政得失,从而参预大政。易简平日擅长笔札,尤其善于谈笑,旁通佛经,所著《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藏在秘阁。三个儿子分别名叫宿、寿、耆,大中祥符年间,都被录用为官。

历史上蒙犽和蒙恬什么关系?


王者荣耀蒙犽的历史原型是蒙恬之子,所以蒙犽和蒙恬是父子关系。蒙恬在历史中是秦朝大将,出生名将世家的蒙犽,从小就在父权严苛传统的教育中长大,最终因为理念不合,一怒之下暴走稷下学院。来到稷下学院以后,蒙犽的机关制造天赋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自主研发了许多威力极大的武器,他希望有一天再次回到父亲身边的时候能够获得父亲的认可。王者荣耀蒙犽设计思路蒙犽的暴脾气,注定了他的战斗方式一定是火力四射的,首先是蒙犽有一个专属的能量体系,当技能命中敌人时他才会获得能量,当能量处于最大值时,蒙犽的所有技能将会被实时增强,并且1,2技能将会加速进行冷却,蒙犽的火力将会源源不断。蒙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利用持续火力压制对手的射手,并且他的火力覆盖时间相当长,间隔时间也较短,尤其是1技能狂轰火线,会让敌人感受到极强的压迫力。

谁是蒙恬?

蒙恬(?—前210年),中国秦朝名将。祖居齐国,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名将。 生平 蒙恬最初作过司法方面的文书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蒙恬在前224年作为李信的副手一起带兵二十万攻楚,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的寝丘(今安徽临泉县),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县)后,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会合,不久李信军被楚军击破。秦始皇被迫启用王翦为将,蒙恬父蒙武为裨将军带兵六十万攻楚。始皇三十年(前221年)因为出身将门被秦始皇起用为将军,攻齐国大胜,后任内史。 秦统一六国后,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率领30万秦军征伐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击退匈奴700余里,屯兵上郡(今山西榆林东南)。蒙恬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而当时蒙恬之弟蒙毅也在作上卿。蒙毅曾判处中车府令赵高死刑,但赵高又被赦免,从此和赵高结怨。赵高和秦始皇幼子胡亥关系密切,曾私下教授胡亥法律方面知识,颇受胡亥重用。 秦始皇长子扶苏因数谏皇帝失爱,贬至上郡,监守蒙恬军。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中在沙丘病故,李斯和赵高矫旨拥立胡亥继位,下令赐死扶苏,因为蒙恬与扶苏关系密切,也同时赐死蒙恬。接到命令后,蒙恬觉得可疑,「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史记·李斯列传》)但扶苏最后自杀,蒙恬拒绝自杀,被解除兵权关押在上郡的阳周,部军队交由裨将王离指挥。 后来,由于扶苏已死,胡亥想释放蒙恬,赵高称蒙毅政治上倾向扶苏,于是蒙恬、蒙毅兄弟被处死,葬于绥德县城西的马鞍山下。 家族 蒙恬的祖父蒙骜原居齐国,在秦昭襄王来到秦国,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成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正是后来蒙恬的裨将王离的祖父)的裨将军参加了秦灭楚之战。到蒙恬时,蒙恬已经可以率领当时秦军最重要的部分北征匈奴,连秦始皇的长子也被派到蒙恬军中作监军,而蒙毅也同时做到上卿,并曾带兵,家族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蒙骜在世时。但也造成了与胡亥、李斯和赵高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蒙氏家族的灭亡。 评价 蒙恬在后世有各种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蒙恬在当时位高权重,而秦朝刚刚建立,人民刚刚脱离战乱,需要休养生息,不去劝阻秦始皇滥用民力,反而积极的修筑长城是有罪的。 传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史记》「恬取中山兔毛造笔」,晋人崔豹《古今注》提到:「牛享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笔耳。』」。考古发现在蒙恬之前中国已有毛笔,1954年湖南长沙发现第一枝战国毛笔。
参考: zh. *** /w/index?title=%E8%92%99%E6%81%AC&variant=zh-#.E7.94.9F.E5.B9.B3
A . 蒙 恬 生平: 蒙恬最初作过司法方面的文书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蒙恬在前224年作为李信的副手一起带兵二十万攻楚,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的寝丘(今安徽临泉县),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县)后,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会合,不久李信军被楚军击破。秦始皇被迫启用王翦为将,蒙恬父蒙武为裨将军带兵六十万攻楚。始皇三十年(前221年)因为出身将门被秦始皇起用为将军,攻齐国大胜,后任内史。 秦统一六国后,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率领30万秦军征伐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击退匈奴700余里,屯兵上郡(今山西榆林东南)。蒙恬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而当时蒙恬之弟蒙毅也在作上卿。蒙毅曾判处中车府令赵高死刑,但赵高又被赦免,从此和赵高结怨。赵高和秦始皇幼子胡亥关系密切,曾私下教授胡亥法律方面知识,颇受胡亥重用。 秦始皇长子扶苏因数谏皇帝失爱,贬至上郡,监守蒙恬军。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中在沙丘病故,李斯和赵高矫旨拥立胡亥继位,下令赐死扶苏,因为蒙恬与扶苏关系密切,也同时赐死蒙恬。接到命令后,蒙恬觉得可疑,「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史记·李斯列传》)但扶苏最后自杀,蒙恬拒绝自杀,被解除兵权关押在上郡的阳周,部军队交由裨将王离指挥。 后来,由于扶苏已死,胡亥想释放蒙恬,赵高称蒙毅政治上倾向扶苏,于是蒙恬、蒙毅兄弟被处死,葬于绥德县城西的马鞍山下。 家族 蒙恬的祖父蒙骜原居齐国,在秦昭襄王来到秦国,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成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正是后来蒙恬的裨将王离的祖父)的裨将军参加了秦灭楚之战。到蒙恬时,蒙恬已经可以率领当时秦军最重要的部分北征匈奴,连秦始皇的长子也被派到蒙恬军中作监军,而蒙毅也同时做到上卿,并曾带兵,家族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蒙骜在世时。但也造成了与胡亥、李斯和赵高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蒙氏家族的灭亡。 评价 蒙恬在后世有各种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蒙恬在当时位高权重,而秦朝刚刚建立,人民刚刚脱离战乱,需要修养生息,不去劝阻秦始皇滥用民力,反而积极的修筑长城是有罪的。 传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史记》「恬取中山兔毛造笔」,晋人崔豹《古今注》提到:「牛享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笔耳。』」。考古发现在蒙恬之前中国已有毛笔,1954年湖南长沙发现第一枝战国毛笔。
中国秦朝名将
蒙恬(?-前210年),中国秦朝名将。祖居齐国,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名将。 早年经历 蒙恬最初作过司法方面的文书官。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蒙恬在前224年作为李信的副手一起带兵二十万攻楚,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的寝,并和李信在城父会合,不久李信军被楚军击破。秦始皇被迫启用王翦为将,蒙恬父蒙武为裨将军带兵六十万攻楚。 在公元前221年因为出身将门被秦始皇起用为将军,攻齐国大胜,后任内史。 击退匈奴和修筑长城 秦统一六国后,在在公元前214年,率领30万秦军征伐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击退匈奴700余里,屯兵上郡(今山西榆林东南)。蒙恬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匈奴慑于蒙恬之威,不敢再犯。 隐患 而当时蒙恬之弟蒙毅也在作上卿。蒙毅曾判处中车府令赵高死刑,但赵高又被赦免,从此和赵高结怨。 赵高和秦始皇幼子胡亥关系密切,曾私下里教授胡亥法律方面知识。 秦始皇长子扶苏因与秦始皇政见有所不同,被派到蒙恬军中监军。 死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中在沙丘病故,李斯和赵高支持胡亥继位,为消除隐患,下令赐死扶苏,因为蒙恬与扶苏关系密切,也同时赐死蒙恬。接到命令后扶苏自杀,蒙恬拒绝自杀,被解除兵权关押在上郡的阳周,其所部军队转由裨将王离指挥。 后来,由于扶苏已死,胡亥想释放并重新启用蒙恬,赵高称蒙毅政治上倾向扶苏,于是蒙恬蒙毅兄弟被处死。 家族 蒙恬的祖父蒙骜原居齐国,在秦昭襄王来到秦国,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成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正是后来蒙恬的裨将王离的祖父)的裨将军参加了秦灭楚之战。到蒙恬时,蒙恬已经可以率领当时秦军最重要的部分北征匈奴,连秦始皇的长子也被派到蒙恬军中作监军,而蒙毅也同时做到上卿,并曾带兵,家族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蒙骜在世时。但也造成了与胡亥、李斯和赵高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蒙氏家族的灭亡。 后人评价 蒙恬在后世有各种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蒙恬在当时位高权重,而秦朝刚刚建立,人民刚刚脱离战乱,需要修养生息,不去劝阻秦始皇滥用民力,反而积极的修筑长城是有罪的。
参考: 1.zh. *** /wiki/%E8%92%99%E6%81%AC 2..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60901606
蒙恬(?-前210年),中国秦朝名将。祖居齐国,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名将。


《扶苏自杀》文言文翻译

说明】在这篇传记中,主要记述了蒙恬和他弟弟蒙毅的事迹。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他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屡立战功。始皇兼并天下后,他又率领三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北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土地,修筑长城一万余里,风风雨雨、烈日寒霜,驻守上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蒙毅在内为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又赦免了他。从此结下怨仇。始皇巡游会稽,中途驾崩,封锁消息。李斯、赵高、胡亥暗中策划,迫使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赵高曾私下侍奉胡亥,深得胡亥宠幸。赵高趁机捏造罪名,日夜毁谤蒙氏,终于把蒙氏兄弟处死。
全文均以概括简练的笔法,客观地记述了蒙氏兄弟的一生事迹。使蒙氏的忠与赵高的谗佞奸诈相互对比,相互映衬,使两者形象,忠之所以忠,奸之所以奸,就更加突出、鲜明了,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蒙恬自杀前说:“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把自己的罪归咎于挖绝地脉、受到上天应有的惩罚。后来有些史家指责太史公记载“失辞”,是“演说报应”,宣扬迷信。其实赞语末“何乃罪地脉哉”一句,是可以说明太史公并不迷信。这是把蒙恬不愿直接指陈杀害自己的罪魁祸首、有意转换说法,做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解释,表现蒙恬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含蓄、委婉、不露声色的表现手法。这种文学的表现手法,《史记》其它篇章中不乏佐证。作者有意为之,是借以揭露统治者残害功臣的罪行,而不是有意地宣扬迷信。
本传篇末批判了蒙恬在人心未定,痍伤未瘳的情况下,修筑长城、驰道“阿道兴功”,而不顾百姓疾苦,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的将领,攻打韩国,占领了成皋、荥阳,设置了三川郡。庄襄王二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三座城池。始皇五年,蒙骜攻打魏国,夺取了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蒙武担任秦国的列将,和王翦一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项燕。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又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蒙恬的弟弟叫蒙毅。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摄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下来就被阉割而成为宦者的,他的母亲也以犯法而被处以刑罚,所以世世代代地位卑贱。秦王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官籍。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
始皇打算巡游天下,路经九原郡,直达甘泉宫。就派蒙恬为他开路,从九原到甘泉,打通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然而,这条通道没能完成。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转回祷告山川神灵。没等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怨恨他们。
蒙毅祈祷山川神灵后返回来,赵高趁机表示替胡亥尽忠献策,想要铲除蒙氏兄弟,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贤用能,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劝阻说:‘不可以。’如果他知道您贤明有才能而长久拖延不让册立,那么,就是既不忠实而又盅惑先帝了。以我愚昧的浅见,不如杀死他。”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来。在此以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安葬以后,太子就登极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罪过,检举弹劾他们。
子婴进言规劝说:“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大祸殃及他们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战士们涣散斗志啊,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
胡亥听不进子婴的规劝。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反复地考虑吧!”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还有什么怀疑的。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大夫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应有的罪名。况且顺理成全,是道义所崇尚的;严刑杀戮,是道义所不容的。从前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给予评定为‘缪’的称号。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对他们的非议,认为他们的国君不贤明。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听不进蒙毅的申诉,就把他杀了。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从前周成王刚刚即位,还不能完全脱离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周公姬旦背负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终于平定了天下。到成王病情严重得很危险的时候,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祈祷说:‘国君年幼无知,这都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应该由我承受惩罚。’就把这些祷祠书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非常诚信了。到了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要发生大的变故。’成王听了,就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国。成王到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周公旦的祷告书,就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归。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反复审察。’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振作,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振作,听人规劝可以察觉警醒,参互交错地审察,是圣明国君治国的原则。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①。恬大父蒙骜②,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③。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④。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⑤,与王剪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①先:祖先。②大父:祖父。③作置:设置。④书狱:指在审理案件时做记录工作,犹现在审理案件时的书记员工作。书,写,记载。这里是做记录的意思。狱,官司,诉讼。典文学:指负责管理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等项工作。这种工作实际是文书工作。典,主管,执掌。文学,文献典籍。联系“书狱”,这里的“文学”显然不是泛指,应该是指与法律、刑狱有关的文件和材料。⑤裨将军:副将,偏将。裨,辅助。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戌狄 ②,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③,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④。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⑤。暴师于外十余年⑥,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⑦。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⑧。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⑨,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①拜:授予官职。②戎狄:泛指我国西部、北部少数民族。③用:以。制:设立。险塞:犹“要塞”,形势险要的设防要地。④延袤(mào,冒):绵延不断。袤,长,长度。⑤逶蛇(yi,夷):即“逶迤”。弯曲而延续不断的样子。⑥暴(pù,铺)师:指军队遭受风雨日晒。暴同“曝”。日晒。⑦振:通“震”。震动、威慑。⑧贤之:认为蒙氏贤良。⑨参乘:陪乘的人。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①。赵高昆弟数人②,皆生隐宫③,其母被刑僇④,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⑤,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⑥。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⑦。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⑧。毅不敢阿法⑨,当高罪死⑩,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

上一篇:writings on the wall

下一篇:中学生早餐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