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幕府

时间:2024-05-28 19:09:10编辑:流行君

镰仓幕府是什么?

镰仓幕府是什么?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利上。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政治秩序或政治统治都来自于一个中央集权的权威或中央集权的制度,但在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内,两种统治制度并存,即日本天皇制度和日本幕府制度。镰仓幕府作为日本第一个幕府,在日本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有很多镰仓幕府首先,从时间跨度来看,日本第一个镰仓幕府成立于1185年,结束于1333年。整个镰仓幕府时代持续了148年。其次,从统治者的更迭来看,日本镰仓幕府的创建者主要是远赖朝和他的妻子北津雅子。然而,统治者元赖朝死后,镰仓幕府出现了权力巩固的斗争。在这场持续的斗争中,在元来时去世的那一刻,镰仓幕府的统治者已经完全变成了北津家族。最后看看镰仓幕府是如何建立的。幕府以前,日本实行的是天皇制,日本的统治阶级是由天皇和贵族势力建立起来的。当时武士的地位很低,没有权利。然而,自元来王朝出现以来,日本的武士地位就在一步步发生变化,直到元来王朝建立了日本的第二个中央集权制度——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任何朝代,任何政权都有它的开始和结束。每个朝代,每个政权开始的原因都不一样。同样,它的终结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都存在重大的不可挽回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导致它的结束。那么,日本第一个掌权的武士——镰仓幕府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镰仓幕府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镰仓的灭亡是否终结了历史上日本的幕府时代?围绕上述问题,我们将探讨镰仓幕府灭亡的真正原因。袁超镰仓幕府可以说是花费了元赖朝一生的心血,其中北岛家族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终,镰仓幕府的命运还是以灭亡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首先,任何苍蝇都不叮无缝的蛋,任何问题都要先从内因寻找。镰仓幕府的灭亡也是如此。雷朝为建立镰仓幕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随后的几年里,由于雷朝的去世,镰仓幕府内部政权夺权,几度动荡。虽然北里昌子出面主持大局,但是雷朝的最终结局依然无法避免,镰仓幕府的实权实际上还是被北平家族掌控。内部动乱导致镰仓幕府内部矛盾不断扩大,产生了“恶党”。其次,从外部原因来看,镰仓幕府建立后,中国在元朝曾数次出兵进攻日本,其中主要战役有文永之战和红安之战。虽然元朝的进攻很猛烈,日本幕府的一致化解了两次危机,但是经过两次战役,幕府内部实力严重受挫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镰仓幕府成立的背景是什么?任何政权更迭都有一定的机会。简单来说,任何政权更迭都有内因和外因。作为日本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除了天皇的统治之外,武士道在日本仍然处于统治地位。那么镰仓幕府成立的背景是什么?镰仓幕府建立的背景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镰仓幕府建立的背景和日本天皇的背景有什么区别?镰仓幕府首先,镰仓幕府建立的背景是建立在日本天皇制存在的前提下的。换句话说,当时日本的统治制度已经存在,那就是日本的天皇制。镰仓幕府的建立并没有推翻天皇制,但天皇制依然存在。只是镰仓幕府拿走了原本属于天皇的部分统治权力,天皇反而用这些权利来统治和管理幕府。其次,探讨镰仓幕府建立时的特定环境背景。第一,元来王朝与北条族联姻后,获得了一定的实力,依靠自己的计划和所依靠的实力,打败并消灭了石平家族。元来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至关重要的胜利。经过这场战役,元来王朝掌握并建立了一定的政权,并以镰仓为重要基地不断扩大势力,通过不断实施新的法令来优化管理。最后,镰仓幕府的建立可以说是一场智谋和实力的较量。较量的双方自然是当时的白鹤帝和元赖朝。在设计和反设计中,袁莱超为了实现霸权,选择了牺牲弟弟袁亦菁。通过袁义经的死,元赖朝得到了白鹤帝的认可,被任命为“征伐蛮夷将军”,从而获得了调动军队的权利。此后,镰仓幕府建立。


镰仓幕府是什么?

镰仓幕府(1192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其建立者是武将源赖朝。那么镰仓幕府是什么呢?

1、 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2、 13世纪元军侵日战争客观上使幕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的统治。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3、 1318年,后醍醐天皇即位,决心恢复皇室权威,废黜院政,开始亲政。正中元年(1324年),后醍醐天皇密谋倒幕,但计划被幕府得知,主要大臣遭到流放,第一次倒幕运动失败,史称“正中之变”。1331年,后醍醐天皇再次密谋倒幕,倒幕军被幕府军打败,史称“元弘之乱”,后醍醐天皇被流放,第二次倒幕运动失败。

4、 元弘之乱后,近畿、东国为首的各地武士和农民的倒幕运动此起彼伏。1333年,各地豪族都开始倒幕,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去平乱,足利高氏早已不满北条氏专制政权,途中倒戈,攻下了镰仓,最后一代执权北条高时自杀,镰仓幕府灭亡。

关于镰仓幕府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镰仓室町时期的幕府政治是怎样的?

日本的幕府政治,与世界各国封建统治相比较,是一种独特的政治形态。它始于12世纪末,终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前夕,共经历了近700年的历史。“幕府”的原意是将军的办公政厅:1192年(建久3年)源赖朝任“征夷大将军”,他已在镰仓设置了办公机构,日本史上的第一个幕府政权由此得名。从镰仓幕府开始,实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者,从天皇那里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表现为武士阶级控制国家政权。因此,幕府政治也就是武家政治。 镰仓、室町幕府时期,从政治形态或政权形式而言,经历了武士阶级的中央集权,地方武士势力的分权统治,最后又趋向集中统一,为建立君主专制奠定基础的历史过程。无论是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均是军事封建主的统治。 军事封建主掌权的幕府政治,也就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政治特点。 两种政权并存的独特政局 日本自大化革新以后建立的国家政权,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皇室贵族政权;而镰仓幕府开始的幕府政权是军事封建主的政权。尽管两者都属封建统治,但不仅性质上有区别,而且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政权曾长期并存,与幕府政权存在的同时,天皇政权以院政的形式存在。 这是由于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武士的社会影响以及与皇室贵族之间的矛盾离合、势力消长所致。 11世纪的日本,封建贵族内部斗争激烈。在中央政权中,分为皇室和外戚两大集团。由于他们都缺乏军事实力,就不得不拉拢地方武士。而这时的武士势力又以本州东部的源氏集团和以本州西部的平氏集团为最强。他们也都卷入了当时斗争的旋涡。在斗争中,天皇与外戚两败俱伤,中央政权落入平氏集团之手。平清盛的官邸设在京都的六波罗,故称他的政权为六波罗政权,这是从皇室贵族政治向武家政治过渡的政权。 平清盛掌握了中央政权,由于上层统治者的蜕化,引起下层武士的不满,这就给源氏集团提供了夺取政权的良机。在源、平两氏斗争中,源赖朝于1180年(治承4年)的椎模石桥山之战中失败,逃入镰仓。 镰仓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地势险要的战略要地,也是源氏经营多年,与当地武士有密切联系的地区,因此,源赖朝以此作为据点,与平氏作斗争,并致力于建立起自己的政权。1180年10月,源赖朝经富士川会战,打败平清盛大军,被尊为“镰仓殿”。平源相争又经1184年(寿永3年)摄津的一谷和1185年(文治元年)濽歧屋岛的会战,最后在长门的坛浦战争中全歼平氏军队,平氏政权覆灭。源赖朝在这些源平会战中,只是指派其弟源义经、源范赖出征,自己驻守镰仓,从事政权建设。1183年(寿永2年)源赖朝向院政上奏,提出三条意见:(1)平氏强夺神社佛寺的田地应如数归还原来寺社;(2)院宫诸家领如被平家掳掠的也应归还本主;(3)对归降回来的平家武士谅解其罪,不可处斩。 这个上奏得到上皇的支持,于同年10月14日颁布了《寿永宣旨》,承认源赖朝在东海、东山两道的统治范围,承认他的统治权,使源赖朝在关东确立的行政权合法化。在以后讨伐平氏过程中,向西发展,实现全国统治就有了可能。1192年源赖朝任征夷大将军,标志着他所建立的地方政权成为对全国范围的统治。

镰仓幕府成立时间

镰仓幕府成立的时间是1185。日本幕府是日本古代的一种政府机构,最高权力者成为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幕府制度的时间大致是从1185--1867,经历三个时代,分别是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镰仓幕府由武士源赖朝建立,以将军为核心,实行独裁统治,架空了天皇。1199年源赖朝死后,外戚掌控幕府。1232年,北条氏公布了《贞永式目》,后来成为日本的全国性法律。后来由于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镰仓幕府被足利尊氏推翻,由天皇亲政。镰仓幕府被推翻后,足利尊氏觉得没有获得期望的利益,于是起兵攻陷了京都,立光明天皇为傀儡,在京都开设幕府。镰仓幕府是介绍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京都的室町建成幕府作为新址。这就是室町幕府,这时的幕府权力核心掌握在大名手里,将军的力量被削弱。到了足利义政时期,国内矛盾大爆发,室町幕府进入战国时代。后来织田信长的势力壮大,击败了其他割据势力,灭掉了武田信玄等名将。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但是并没有开设幕府,他死后,德川家康于1603年在江户开设幕府,这就是江户幕府。江户幕府的核心依然是大名,大名实际上是各个藩国的统治者,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镰仓幕府的建立者是谁

  镰仓幕府的建立是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日本的统治阶层由天皇、贵族向武士过渡,武士的地位空前提升,这与镰仓幕府的建立者不无关系。谈起镰仓幕府的政治制度,这里必须要先解释一个制度,御家人制度。那么,镰仓幕府的建立者是谁?它又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镰仓幕府的建立者   首先,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其建立者是武将源赖朝,一名被流放的地位低下的武士。   其次,镰仓幕府建立者源赖朝的身份背景如何呢?源赖朝出生于1147年,他所出生的家族是一个极具有势力背景的大宗族,源赖朝的父亲是源 义朝,他是源氏家族的第三个儿子,从小思维较为敏捷。   本来家境较为优越的源赖朝被一场战争给毁的一塌糊涂,这便是平治之乱,在这场战 乱之中源赖朝的父亲战败被   杀,小小年纪的源赖朝被流放于伊豆国,开始了自己近二十年的流浪生涯,这段流浪生涯对于源赖朝来说并非是一 无所获,上天赐予了他此生中最为重要的女子——北条政子,他们相遇并相爱,最终结为夫妻,成就了一段佳话,流传于今。   最后,看看源赖朝是如何建立镰仓幕府的,源赖朝与北条政子成婚之后,借助这北条氏的实力,凭借着自己聪明的谋略和思维,推行了一系列 的政治措施如御家人制度等,最终成功地建立了日本的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   镰仓幕府的政治制度   谈起镰仓幕府的政治制度,这里必须要先解释一个制度,御家人制度。   可以说,御家人制度是镰仓幕府政治制度中的一个基础制度,奠定了镰仓幕府的阶级层次。   御家人,着重字眼在“家人”上,但它又不是真正的家人,是与源赖朝有着各种方面主从方面的武士们。   当镰仓幕府成立 之后,源赖朝就设立了这样的一个基础制度—御家人制度。   弄清楚御家人制度后,再继续去研究镰仓幕府的政治制度。   镰仓幕府初期,作为源赖家的私立机关便要逐渐过渡为公立机关,比如说家政机关侍所,它便由原来只保护源赖家的职责得以扩大延伸,变为要保卫镰仓市的安全、统治御家人的安全等。   另外设立了公文所,此处主要是镰仓 幕府领导层们以财政为主要事项的地方。   在地方上,赖朝延续了战时的守护、地头制,不同之处就是地头主要由御家人担任,这里可以看出武 士地位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和提高。   这些制度一同构成了镰仓幕府的政治制度。

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镰仓幕府的发展史

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其建立者是武将源赖朝。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著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非常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13世纪元军侵日战争客观上使幕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的统治。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著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1318年,后醍醐天皇即位,决心恢复皇室权威,废黜院政,开始亲征。正中元年(1324年),后醍醐天皇密谋倒幕,但计划被幕府得知,主要大臣遭到流放,第一次倒幕运动失败,史称"正中之变"。1331年,后醍醐天皇再次密谋倒幕,倒幕军被幕府军打败,史称"元弘之乱",后醍醐天皇被流放,第二次倒幕运动失败。 元弘之乱后,近畿、东国为首的各地武士和农民的倒幕运动此起彼伏。1333年,各地豪族都开始倒幕,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去平乱,足利高氏早已不满北条氏 *** ,途中倒戈,攻下了镰仓,最后一代执权北条高时自杀,镰仓幕府灭亡。 建久三年〔1192年〕七月,源赖朝受封为征夷大将军,正式开幕,史称源氏幕府或镰仓幕府。镰仓幕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机构,以镰仓为中心,触角几乎延伸到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家政权。 在武家政权的中央也即镰仓,设定有负责行政的"公文所",负责司法的"问注所"和负责军警决定权的"侍所",都直接从属于幕府将军。而在地方上,各国都设定守护职,从朝廷派驻的国司手中褫夺了军警大权,守护平时维持治安,监督御家人轮流戍守京都和镰仓〔称京都大番役和镰仓大番役〕,战时则统率国内的御家人出征。 幕府的经济基础来源于"关东御成败地",在这里"成败"是"处分"的意思,指幕府将军有权管理,可随意处分的领地。这些领地包括三个部分: 一,"关东御领",即朝廷赏赐给赖朝个人的五百多处庄园; 二,"关东御分国",指朝廷把伊豆、相模、上总、信浓、越后、骏河、武藏、下总八国的国司任免权下发给赖朝,可由幕府推荐御家人担任,并可由幕府直接解职; 三,"关东进止所领",即北条时政争取来的,幕府可在许多庄园和公领中设定地头的决定权。顺便提一句,各国守护没有俸禄,一般也都兼任地头,从土地上获得报酬。 既然得到了全国的军警大权和强盛的经济基础,那么政治决定权也就等于是幕府将军的囊中之物了。为了加强对京都及边远地区的控制,源赖朝还额外设定了京都守护、镇西奉行和奥州总奉行等官职,完善了所谓的"幕政"。 本来"幕府"一词正和"将军"一词相同,都来源于中国,不过中国的将军们开幕建府,一旦攫取了天下的决定权,非常快也会改朝换代,从未出现过朝廷仍在,实权却连续非常多代都掌握在幕府手中的事情,因此中国虽有幕府,却没有幕政。 镰仓幕府初期的政治决定权,本来是并不完善的,为了尽快稳定局面,源赖朝对旧势力作了相当大的妥协,朝廷仍能利用国司等官职行使部分决定权,当时的日本,被称为是"公武两重政权"。既然没有一棒子把朝廷打趴下,那么朝廷和幕府之间的斗争也就难以避免。 仅以京都来讲,当时存在着三股大的势力,互相斗争也互相制约。一是幕府将军派驻的京都守护,二是关白九条兼实,三是后白河院的残党丹后局和源〔土御门〕通亲。一开始,九条兼实为了制约院权,主动向源赖朝靠拢,征夷大将军的头衔,就是他为赖朝争取得来的。然而在后白河院去世以后,赖朝却和实力渐弱的院的残党结合起来,准备向独霸朝廷的摄关家开刀了。 丹后局本是平业房的妻子,平业房被流放后,她主动接近已被平清盛架空了的后白河院,随即就被后白河院收为妾侍,她和源通亲并为后白河院的心腹,院的许多导致变乱的政策,都是出于此二人之手。 当时正是后鸟羽天皇在位,九条兼实和源通亲都把女儿嫁给天皇,但兼实的女儿任子虽然位居中宫,却只生下一名皇女,而通亲的养女虽为偏室,却生下了皇子为仁。于是,在幕府的支援下,建久七年〔1196年〕十一月,任子被赶出中宫,随即九条兼实被迫辞去关白之位,这被称为"建久七年的政变"。 两年后〔1198年〕,后鸟羽天皇传位给年仅三岁的为仁亲王,是为土御门天皇,源通亲以天皇外祖父的身份执掌朝政。建仁二年〔1202年〕十月,源通亲去世,后鸟羽上皇趁机夺回了决定权,重开院政。又过了八年〔1210年〕,后鸟羽院以两度出现彗星为由,勒令还没成年的土御门天皇退位,扶自个另外一个儿子、十二岁的守成亲王登基,称为顺德天皇。当时有两位上皇,就有两位院,后鸟羽院称"本院",土御门院称"新院",天皇和新院,都得看本院的脸色行事。  逐渐衰落 抗元战争胜利后,幕府的统治转向衰落。同承久之乱时不同,抗元战争后幕府没有得到没收自政敌的土地,幕府无法使获有战功而纷纷来到镰仓要求恩赏的御家人得到满足,从而破坏了由"奉公"取得"恩赏"的这个幕府同御家人关系的基础。 御家人为弥补战争给自个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恢复自个的实力,就加紧侵占"公地"并通过大搞自13世纪中期开始采取的"地头请"和"下地中分"的办法蚕食庄园,加速了地头、庄官等既脱离"本所"、"领家",又脱离幕府,形成独立的封建领主的过程。但是多数御家人却因战争负担而穷困没落了,开始把土地典当给高利贷者或卖出。幕府为了防止其政治军事支柱继续削弱,曾禁止御家人出卖土地给商人、高利贷者,但禁令并无多大效果,贫困的御家人仍设法偷偷出卖。于是永仁5年(1297)幕府颁布《德政令》,规定禁止买卖、典当御家人的领地,非御家人和商人买得御家人的领地须无偿归还原主,并且此后不再受理有关向御家人贷款问题的诉讼。《德政令》引起了经济混乱,商人抬高物价,高利贷不再向御家人通融资金。所以令颁后还不到一年,幕府就不得不将它取消。御家人的贫困没落加速了御家人制度的崩溃。 农民的处境更加恶化。御家人不论是转为领主或贫困下去,为转嫁战争负担,都加强了对以"百姓名主"为主的农民的掠夺,致使农村荒废,饥谨频发,加剧了阶级矛盾,农民只得以逃散的方式来抵抗。 早在抗元战争前,"百姓名主"中就有一部分上升为武士。这样的武士是没有和幕府结成主从关系的非御家人。这些新兴名主,在货币经济较发达的近畿地方尤多。他们为发展自个的势力,就利用反抗领主的贫困百姓名主、逃亡的下人和所从等下层群众的力量,把他们 *** 在自个的周围,用弓矢甲胃武装起来,对抗幕府和领主,阻碍年贡的征收,袭击年贡运送队,夺取年贡。统治阶级把这类武装集团称为" *** ",视同盗贼。在先进地区, *** 暴动早就发生,例如公元1236年在大和,公元1248年在山城国都曾发生过。及至抗元战争后,即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农民处境更加恶化," *** "到处出现,它的活动已遍及北起出羽、陆奥,南至淡路的日本各地。还有一些不满幕府的御家人,例如一些地头和守护,出于他们反对幕府、蓄养自个实力的需要,通常把 *** 拉到自个一边,有的甚至成为" *** 巨魁"。 *** 的活动构成了对幕府统治的严重威胁。 在人民反抗日益激烈的同时,幕府内部的矛盾也加深了。迄今在御家人财产继承上通行析产继承制。幕府为防止御家人领地分得过细、带来御家人的贫困,遂改为长子("惣领")继承制,庶子由长子扶养。有一些御家人就以"惣领"为中心加强团结,形成强大的守护,甚至足以同北条氏抗衡,就象足利氏那样。于是北条氏加强了"得宗"(北条氏嫡长世袭制的家主)的专制统治。作为中央机关的"评定众"和"引付众"等要职皆由北条氏一族担当,置于得宗统治之下。地方守护之职也尽大概由北条氏一族任命。北条时宗借用防备元军来袭,从九州到山阴、山阳各地加重了出身北条氏一门的守护,至幕府灭亡前夕,全日本近半的30国守护之职都被北条氏一族垄断。得宗决定权至北条时宗之子贞时(公元1271年一公元1311年)、孙高时(公元1393年-公元1333年)之时,进一步加强。得宗决定权主要依靠家臣"御内人"行统治,赋予重要职务。"御内人"势力的增大引起"御内人"同"御内人"以外的御家人"外样"的尖锐对立,终于导致"御内人"代表人物内管领平赖纲同"外样"代表人物安达泰盛(公元1231年-公元1285年)之间的战争。在公元1285年的"霜月骚动"中,安达泰盛一派失败,安达氏一族及其一派的御家人被大量消灭。内战削弱了御家人的力量,并进一步加剧了御家人之间的矛盾。末代执权北条高时又恰恰是一个无所作为之辈,耽于游宴,荒废政事。至此,不论是外样御家人或非御家人,大部分武士的心都已离开了幕府,伺机反叛。而反叛所需要的只是一面能够把他们结合起来的旗帜了。  倒戈灭亡 正当农民、武士对镰仓政权普遍不满,镰仓幕府日益衰落的时候,京都天皇及公卿贵族以为复兴旧政权的时机已到而跃跃欲试。阴谋复旧的核心人物是后醍醐天皇(公元1318年-公元1339年在位)。他于公元1318年即位,不久便废院政实行亲政,再兴记录所,企图重现延喜、天历时"代呼"这一"圣代",以此为目标开始了紧张的倒幕活动,为此,他极力推崇镰仓中期传入的朱子学,召禅僧玄惠入宫讲解《新注》,企图以朱子学所鼓吹的"三纲五常"、"大义名分"来激励朝臣气节,其复兴旧王朝效力。他还摄用玄惠的门徒北田亲房(公元1293年-公元1385年)和日野资朗(公元1290年-公元1332年)、日野俊基(?一公元1332年)等儒臣。这些人或为天皇拟定倒幕计划,或秘密奔赴各地,向不满幕府的武士兜售朱子学,进行倒幕活动。 后醍醐之天皇之所以要如此坚决倒幕,也是和当时他要立即解决与幕府有关的皇位继承问题密切相联的。"承久之乱"以后,决定皇位继承和决定上皇担任院政的大权都操在幕府手中。公元1242年根据北条泰时的指示,后嵯峨天皇(公元1242年-公元1246年在位)即位,其后由深草天皇(公元1246年-公元1259年在位)、龟山天皇(公元1259年-公元1274年在位)兄弟相继即位。此后便出现两个皇统--"持明院统"与"大觉寺统",由此产生了所谓皇位继承问题。朝廷也分成两派。几经周折,再经五届天皇之后,文保元年(公元1317年)在幕府提议下,三方通过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据此,确定当时的皇位由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继承,并确定立后二条天皇的皇子为后醍醐天皇的皇太子,这就剥夺了后醍醐天皇皇子的皇位继承权。于是后醍醐天皇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打倒幕府,别无他途。 后醍醐天皇拟就了使用畿内武士和僧兵袭击六波罗的倒幕计划,但计划于正中元年(公元1324年)泄漏,日野资朝、日野俊基被捕。(史称"正中之变")此后,后醍醐天皇又重拟,亲赴南都(奈良)北岭(京都)各大寺院,拼凑倒幕武装,并对各国武士和" *** "做工作。但这壹次计划于元弘元年(公元1331年)又败露,结果他本人被幕府流放到隐岐岛(岛根县海上)。北条高时立持明院统量仁亲王为天皇,是为光严天皇("元弘之变")。这时近畿和中国地方等地的反北条氏势力已纷纷起事," *** "蜂起,同地头、庄官作战,或联合起来反抗上级领主。索以"地侍"首领闻名的河内(大阪府)楠木正成(公元1294年-公元1336年)也已起来战斗。他先后据守河内的赤阪城、千早城,重创幕府军。在大和国,非常多农民变成"野伏"("强盗"),干扰幕府的粮路,截杀撤退的武士。在战乱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正庆3年(公元1333年)2月后醍醐天皇在伯耆国(鸟取县)武士名和长年的营救下,逃出了隐岐。同年,幕方的征讨大将足利高氏(公元1305年-公元1368年)在赴伯耆途中突然举起叛旗,把近畿地方的武士组织起来。5月7日消灭了幕府在京都的六波罗探题,占领京都。与此同时,九州、四国的武士分别消灭了幕方的九州探题和长门探题。上野豪族新田义贞(公元1302年-公元1338年)也举起叛旗,率关东武士攻陷镰仓。时为公元1333年5月22日,北条高时及其一族自杀。镰仓幕府在农民和不满幕府的武士们的打击下灭亡了。


日本三大幕府的兴衰史和织田家的历史

我来给点 相对来说 详细点的吧 总好过。 1、镰仓幕府 由关东武士首领源赖朝创立,成立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1180年源赖朝起兵反对平氏政权至1192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这段时间内。 源赖朝实行独裁,其幕府设在镰仓,有负责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 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掌握地方警察、征税和土地管理权。 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权。 1199年源赖朝死后,幕府大权渐由源氏外戚北条氏控制。 1203年北条时政就任政所首长别当,1213年北条义时兼任政所和侍所两别当职,总辖幕府,称执权,幕府遂由将军独裁向北条氏执权政治过渡。 1221年(承久三年),不满幕府存在的后鸟羽上皇发动讨幕战争(承久之乱),旋被打败。 战后,幕府流放后鸟羽等3个上皇,废仲恭天皇,另立后堀河天皇,新设六波罗探题以监视皇室,并没收参与叛乱的皇族与贵族的庄园3000余处。 幕府权力超过朝廷,甚至干预天皇的继承。 北条泰时除设连署,任命北条同族人员担任外,为缓和武士内部的矛盾,争取御家人的支持,于1225年设置评定众,由15名有势力的御家人组成,与北条氏共同参与幕政。 1232年公布第1个武士政权成文法《贞永式目》,共51条,为武家法律之本,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法律,表明镰仓幕府的成熟与巩固。 镰仓幕府后期,由于农民反抗和“御家人”贫困,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特别是在1274年和1281年的两次抗元战争之后,中小武士因未得赏赐,对幕府日益不满。 北条氏得宗(即嫡系)为巩固统治,仅任命本家子弟为评定众与守护,独揽幕府大权。 1324年,后醍醐天皇举兵倒幕,1333年下野豪族足利尊氏响应,5月上野豪族新田义贞攻入镰仓,镰仓幕府灭亡。 后醍醐天皇亲政,第二年改年号建武,是为建武中兴时期。 初代:源 赖朝(みなもとのよりとも) 源义朝之子  二代:源 赖家(みなもとのよりいえ) 源赖朝之子 三代:源 实朝(みなもとのさねとも) 源赖朝之子 四代:藤原赖经(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ね) 九条道家之子 五代:藤原赖嗣(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ぐ) 藤原赖经之子 六代:宗尊亲王(むねたかしんのう) 后嵯峨天皇之子 七代:惟康亲王(これやすしんのう) 宗尊亲王之子 八代:久明亲王(ひさあきらしんのう) 后深草天皇之子 九代:守邦亲王(もりくにしんのう) 久明亲王之子 2、室町幕府 足利尊氏不满后醍醐天皇轻视武士利益的政策,于1335年起兵反叛,1336年攻占京都,立光明天皇为傀儡。 11月仿镰仓幕府《贞永式目》制订《建武式目》,共17条。 在京都开设幕府。 12月,后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称正统,形成南北两个朝廷的对立(见南北朝时代)。 至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幕府达到全盛,1378年在京都室叮建成幕府新址,1392年合并南北朝,实现对全和的统治,朝廷名存实亡。 幕府机构进一步完善:将军下设管领,总辖幕政,辅佐将军,由足利民同族的守护大名斯波、细川、畠山3家轮流担任,称“三管领”。 其下设待所司警卫、政所司财政、向注司文书、评定众和引付方司诉讼。 其中最重要的诗所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赤松、京极四家轮流担任,称“四称”,可见室町幕府实际是以将军为中心的强大守护大名的联合政权。 将军直辖领地狭小,直属军事力量少,权力不如镰仓幕府初期的将军。 统治各“国”的守护大名,拥有领地、武士和家臣团,具有强烈的地方割据性质,自足利义满时起,守护大名的叛乱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幕府和守护大名加紧剥削,各地不断发生称作“士一揆”的地侍、农民联合起义,也动摇了幕府统治。 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时,爆发统治阶级的大规模内乱应仁、文明之乱(见应仁之乱),从此进入室町幕府后期——战国时代。 此后幕府与守护大名势力均一蹶不振,地方领主与武士则趁机发展势力,彼此混战。 农民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著名的有山城农民起义(1485~1493)和一向宗暴动等。 至16世纪中叶,一些地方领主与武士已经发展成为控制一方的战国大名,著名的有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的德川家康、尾张的织田信长、中国的毛利元就等。 他们在领国内把地方领主组织为自己的家臣团,积极发展工商业,积蓄经济力量,颁布法令,直接统治农民,形成割据势力,而幕府的控制范围仅限于近畿一带。 在角逐中,织田信长的力量逐渐超过其他战国大名,1568年进入京都,1573年灭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统一的道路。 织田信长死后,部将丰臣秀吉继承其事业,在1590年完成统一日本大业。 但丰臣秀吉并未开设幕府,1585年被天皇任命为关白(见摄关政治),次年兼任太政大臣,利用朝廷权威巩固自己的权利。 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丰臣政权,重开幕府政治。 01.足利尊氏 (1338.8.11-1358.4.30) 02.足利义诠 (1358.12.8-1367.12.7) 03.足利义满 (1368.12.30-1394.12.17) 04.足利义持 (1394.12.17-1423.3.18) 05.足利义量 (1423.3.18-1425.2.27) 06.足利义教 (1429.3.15-1441.6.24) 07.足利义胜 (1442.11.7-1443.7.21) 08.足利义政 (1449.4.29-1473.12.19) 09.足利义尚 (1473.12.19-1489.3.26) 10.足利义稙 (1490.7.5-1521.12.25) 11.足利义澄 (1494.12.27-1508.4.16) 12.足利义晴 (1521.12.25-1546.12.20) 13.足利义辉 (1546.12.20-1565.5.19) 14.足利义荣 (1568.2.8-1568.9.9) 15.足利义昭 (1568.10.18-1573.7.19) 3、江户幕府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 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四分之一,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 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 另设若年寄,负责掌握幕府领地与直属家臣,还设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财政与江户市政、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诉讼。 幕府在直辖领地设郡代或代官,通过测地、村年贡承包制、五人组制等,直接控制农民。 德川将军权力较镰仓、室町时代强大。 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 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观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 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 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40年代先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 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 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 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 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 新成立的明治天皇 *** 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 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01.德川家康 (1603.2.12-1605.4.16) 02.德川秀忠 (1605.4.16-1623.7.27) 03.德川家光 (1623.7.27-1651.4.20) 04.德川家纲 (1651.8.18-1680.5.8) 05.德川纲吉 (1680.8.23-1709.1.10) 06.德川家宣 (1709.5.1-1712.10.14) 07.德川家继 (1713.4.2-1716.4.30) 08.德川吉宗 (1716.8.13-1745.9.25) 09.德川家重 (1745.11.2-1760.5.13) 10.德川家治 (1760.9.2-1786.9.8) 11.德川家齐 (1787.4.15-1837.4.2) 12.德川家庆 (1837.9.2-1853.6.22) 13.德川家定 (1853.10.23-1858.7.4) 14.德川家茂 (1858.12.1-1866.8.11) 15.德川庆喜 (1866.12.5-1867.12.9) 4、织田家的历史 织田家的出处: (1) 织田家,通说是依「织田系图」的记载,是平氏之後 据说平重盛之孙织田亲真为其始祖 (2) 若依「尾州织田兴亡史揭载系图」,织田家是藤原氏的後代 (3) 而依明德四年(1393)藤原信昌、将广父子在织田剑神社所呈送的祭文来看, 织田家是古代豪族忌部氏的後代 但是在信长之前,织田家一直都宣称是藤原氏的後代 幕府灭亡後,织田信长才改称是平氏之後 所以织田家的起源其实还有著相当多谜团 可以确定的资料是在应永七年(1400), 当时的管领斯波义教因为要长期在京都处理政务, 便把将广之子乡广派去尾张担任守护代,织田一族也因此来到尾张 到了应仁之乱发生时,斯波家因为继承人问题而分裂, 导致旗下的尾张守护代织田家也跟著分成两派 依「信长公记」的记载, 天文年间的织田家分裂成了以岩仓为中心的上四郡,织田信安为领袖; 及以清洲为中心的下四郡,织田广信为领袖的两大派系 而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就是织田广信旗下的三个奉行之一 信长的父祖: (1) 信长的祖父,织田信定(?~?),是织田家家族兴起的重要人物 永正元年(1504)在尾张修筑了胜幡城,成为织田两代家督的根据地 大永四年(1524)他娶了大桥清兵卫的女儿,而大桥清兵卫是津岛城的商人领袖 因此,在大桥清兵卫的协助下,信定成功得到津岛商人的支持, 这座以交易运输而闻名的城池就这样被信定父子长期支配 (2) 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1510?~1551?),是被称为「尾张之虎」的名将 延续父亲与津岛商人的友好关系,他的势力很快就席卷下四郡 天文七年(1538)从骏河守护今川义元的弟弟今川氏丰的手中,将那古野城夺下 依「名古屋合战记」的记载,当时今川氏丰邀请织田信秀参加和歌会, 织田信秀在会中故意装病,刻意留在城中不离去 最後在其家臣呼应下,强行将此城占领 之後信秀就将居城迁移至那古野城,开始统一尾张的大业 天文九年(1540)他看准松平清康死後导致松平家的衰败而藉机攻打安祥城, 战胜後便将此城交给庶长子津田信广管理 天文十年(1541)和支配三河的今川家在小豆阪交战, 大败今川军,让织田势力席卷西三河一带 天文十六年(1547)和朝仓家联盟,攻打夺取美浓成功的斋藤道三,最後战败 之後便赶紧和斋藤家修好,并定下信长与归蝶的婚姻关系 天文十七年(1548)与今川家重臣太原雪斋再次在小豆阪展开会战,却遭到挫败 天文十八年(1549)安祥城失守,庶长子信广被掳,便以松平竹千代赎回信广 之後为了巩固尾张南部,将那古野城交给嫡长子信长,自己迁居古渡城 不久後,没有完成尾张统一的名将就在古渡城与世长辞 虽然他的野望没有完成,却留下相当多基础,让信长能席卷全日本 (3) 关于织田家的信长sama,我就不再多说啦。 相信 网上的资料 多了一坨坨 楼主 你懂得。


日本三大幕府的兴衰史和织田家的历史。

我来给点 相对来说 详细点的吧 总好过。。。

1、镰仓幕府

由关东武士首领源赖朝创立,成立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1180年源赖朝起兵反对平氏政权至1192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这段时间内。源赖朝实行独裁,其幕府设在镰仓,有负责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掌握地方警察、征税和土地管理权。

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权。

1199年源赖朝死后,幕府大权渐由源氏外戚北条氏控制。
1203年北条时政就任政所首长别当,1213年北条义时兼任政所和侍所两别当职,总辖幕府,称执权,幕府遂由将军独裁向北条氏执权政治过渡。

1221年(承久三年),不满幕府存在的后鸟羽上皇发动讨幕战争(承久之乱),旋被打败。战后,幕府流放后鸟羽等3个上皇,废仲恭天皇,另立后堀河天皇,新设六波罗探题以监视皇室,并没收参与叛乱的皇族与贵族的庄园3000余处。
幕府权力超过朝廷,甚至干预天皇的继承。
北条泰时除设连署,任命北条同族人员担任外,为缓和武士内部的矛盾,争取御家人的支持,于1225年设置评定众,由15名有势力的御家人组成,与北条氏共同参与幕政。
1232年公布第1个武士政权成文法《贞永式目》,共51条,为武家法律之本,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法律,表明镰仓幕府的成熟与巩固。

镰仓幕府后期,由于农民反抗和“御家人”贫困,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特别是在1274年和1281年的两次抗元战争之后,中小武士因未得赏赐,对幕府日益不满。
北条氏得宗(即嫡系)为巩固统治,仅任命本家子弟为评定众与守护,独揽幕府大权。
1324年,后醍醐天皇举兵倒幕,1333年下野豪族足利尊氏响应,5月上野豪族新田义贞攻入镰仓,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亲政,第二年改年号建武,是为建武中兴时期。

初代:源 赖朝(みなもとのよりとも) 源义朝之子 
二代:源 赖家(みなもとのよりいえ) 源赖朝之子
三代:源 实朝(みなもとのさねとも) 源赖朝之子
四代:藤原赖经(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ね) 九条道家之子
五代:藤原赖嗣(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ぐ) 藤原赖经之子
六代:宗尊亲王(むねたかしんのう) 后嵯峨天皇之子
七代:惟康亲王(これやすしんのう) 宗尊亲王之子
八代:久明亲王(ひさあきらしんのう) 后深草天皇之子
九代:守邦亲王(もりくにしんのう) 久明亲王之子

2、室町幕府

足利尊氏不满后醍醐天皇轻视武士利益的政策,于1335年起兵反叛,1336年攻占京都,立光明天皇为傀儡。
11月仿镰仓幕府《贞永式目》制订《建武式目》,共17条。在京都开设幕府。
12月,后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称正统,形成南北两个朝廷的对立(见南北朝时代)。
至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幕府达到全盛,1378年在京都室叮建成幕府新址,1392年合并南北朝,实现对全和的统治,朝廷名存实亡。
幕府机构进一步完善:将军下设管领,总辖幕政,辅佐将军,由足利民同族的守护大名斯波、细川、畠山3家轮流担任,称“三管领”。
其下设待所司警卫、政所司财政、向注司文书、评定众和引付方司诉讼。
其中最重要的诗所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赤松、京极四家轮流担任,称“四称”,可见室町幕府实际是以将军为中心的强大守护大名的联合政权。
将军直辖领地狭小,直属军事力量少,权力不如镰仓幕府初期的将军。
统治各“国”的守护大名,拥有领地、武士和家臣团,具有强烈的地方割据性质,自足利义满时起,守护大名的叛乱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幕府和守护大名加紧剥削,各地不断发生称作“士一揆”的地侍、农民联合起义,也动摇了幕府统治。
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时,爆发统治阶级的大规模内乱应仁、文明之乱(见应仁之乱),从此进入室町幕府后期——战国时代。
此后幕府与守护大名势力均一蹶不振,地方领主与武士则趁机发展势力,彼此混战。农民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著名的有山城农民起义(1485~1493)和一向宗暴动等。

至16世纪中叶,一些地方领主与武士已经发展成为控制一方的战国大名,著名的有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的德川家康、尾张的织田信长、中国的毛利元就等。
他们在领国内把地方领主组织为自己的家臣团,积极发展工商业,积蓄经济力量,颁布法令,直接统治农民,形成割据势力,而幕府的控制范围仅限于近畿一带。
在角逐中,织田信长的力量逐渐超过其他战国大名,1568年进入京都,1573年灭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统一的道路。
织田信长死后,部将丰臣秀吉继承其事业,在1590年完成统一日本大业。
但丰臣秀吉并未开设幕府,1585年被天皇任命为关白(见摄关政治),次年兼任太政大臣,利用朝廷权威巩固自己的权利。
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丰臣政权,重开幕府政治。

01.足利尊氏 (1338.8.11-1358.4.30)
02.足利义诠 (1358.12.8-1367.12.7)
03.足利义满 (1368.12.30-1394.12.17)
04.足利义持 (1394.12.17-1423.3.18)
05.足利义量 (1423.3.18-1425.2.27)
06.足利义教 (1429.3.15-1441.6.24)
07.足利义胜 (1442.11.7-1443.7.21)
08.足利义政 (1449.4.29-1473.12.19)
09.足利义尚 (1473.12.19-1489.3.26)
10.足利义稙 (1490.7.5-1521.12.25)
11.足利义澄 (1494.12.27-1508.4.16)
12.足利义晴 (1521.12.25-1546.12.20)
13.足利义辉 (1546.12.20-1565.5.19)
14.足利义荣 (1568.2.8-1568.9.9)
15.足利义昭 (1568.10.18-1573.7.19)

3、江户幕府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
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四分之一,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
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
另设若年寄,负责掌握幕府领地与直属家臣,还设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财政与江户市政、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诉讼。
幕府在直辖领地设郡代或代官,通过测地、村年贡承包制、五人组制等,直接控制农民。
德川将军权力较镰仓、室町时代强大。
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
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观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
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
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40年代先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
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
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

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
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
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
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01.德川家康 (1603.2.12-1605.4.16)
02.德川秀忠 (1605.4.16-1623.7.27)
03.德川家光 (1623.7.27-1651.4.20)
04.德川家纲 (1651.8.18-1680.5.8)
05.德川纲吉 (1680.8.23-1709.1.10)
06.德川家宣 (1709.5.1-1712.10.14)
07.德川家继 (1713.4.2-1716.4.30)
08.德川吉宗 (1716.8.13-1745.9.25)
09.德川家重 (1745.11.2-1760.5.13)
10.德川家治 (1760.9.2-1786.9.8)
11.德川家齐 (1787.4.15-1837.4.2)
12.德川家庆 (1837.9.2-1853.6.22)
13.德川家定 (1853.10.23-1858.7.4)
14.德川家茂 (1858.12.1-1866.8.11)
15.德川庆喜 (1866.12.5-1867.12.9)

4、织田家的历史

织田家的出处:
(1) 织田家,通说是依「织田系图」的记载,是平氏之後
据说平重盛之孙织田亲真为其始祖

(2) 若依「尾州织田兴亡史揭载系图」,织田家是藤原氏的後代

(3) 而依明德四年(1393)藤原信昌、将广父子在织田剑神社所呈送的祭文来看,
织田家是古代豪族忌部氏的後代

但是在信长之前,织田家一直都宣称是藤原氏的後代
幕府灭亡後,织田信长才改称是平氏之後
所以织田家的起源其实还有著相当多谜团

可以确定的资料是在应永七年(1400),
当时的管领斯波义教因为要长期在京都处理政务,
便把将广之子乡广派去尾张担任守护代,织田一族也因此来到尾张

到了应仁之乱发生时,斯波家因为继承人问题而分裂,
导致旗下的尾张守护代织田家也跟著分成两派
依「信长公记」的记载,
天文年间的织田家分裂成了以岩仓为中心的上四郡,织田信安为领袖;
及以清洲为中心的下四郡,织田广信为领袖的两大派系

而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就是织田广信旗下的三个奉行之一

信长的父祖:
(1) 信长的祖父,织田信定(?~?),是织田家家族兴起的重要人物
永正元年(1504)在尾张修筑了胜幡城,成为织田两代家督的根据地
大永四年(1524)他娶了大桥清兵卫的女儿,而大桥清兵卫是津岛城的商人领袖
因此,在大桥清兵卫的协助下,信定成功得到津岛商人的支持,
这座以交易运输而闻名的城池就这样被信定父子长期支配

(2) 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1510?~1551?),是被称为「尾张之虎」的名将
延续父亲与津岛商人的友好关系,他的势力很快就席卷下四郡
天文七年(1538)从骏河守护今川义元的弟弟今川氏丰的手中,将那古野城夺下
依「名古屋合战记」的记载,当时今川氏丰邀请织田信秀参加和歌会,
织田信秀在会中故意装病,刻意留在城中不离去
最後在其家臣呼应下,强行将此城占领
之後信秀就将居城迁移至那古野城,开始统一尾张的大业
天文九年(1540)他看准松平清康死後导致松平家的衰败而藉机攻打安祥城,
战胜後便将此城交给庶长子津田信广管理
天文十年(1541)和支配三河的今川家在小豆阪交战,
大败今川军,让织田势力席卷西三河一带
天文十六年(1547)和朝仓家联盟,攻打夺取美浓成功的斋藤道三,最後战败
之後便赶紧和斋藤家修好,并定下信长与归蝶的婚姻关系
天文十七年(1548)与今川家重臣太原雪斋再次在小豆阪展开会战,却遭到挫败
天文十八年(1549)安祥城失守,庶长子信广被掳,便以松平竹千代赎回信广
之後为了巩固尾张南部,将那古野城交给嫡长子信长,自己迁居古渡城
不久後,没有完成尾张统一的名将就在古渡城与世长辞
虽然他的野望没有完成,却留下相当多基础,让信长能席卷全日本

(3) 关于织田家的信长sama,我就不再多说啦。。。
相信 网上的资料 多了一坨坨
楼主 你懂得。。。


日本幕府时代三大幕府是什么?


日本幕府时代三大幕府是: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日本历史第三个兼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因家族姓氏德川,别称德川幕府。德川家康(1543年—1616年),日本菊花王朝江户幕府开幕将军,三河国人,原姓松平,公元1567年改姓德川,是日本历史第一个姓德川的人。在战国时代与各地大名争夺天下,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先后去世,他继承两人的统治成果,在与各地大名的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君临天下,公元1603年结束战国时代,实现日本统一,并建立江户幕府,时年60岁,公元1605年把将军传给三子德川秀忠,仍掌握实权,公元1616年病死,终年73岁,在任2年。相关内容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另设若年寄,负责掌握幕府领地与直属家臣,还设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财政与江户市政、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诉讼。幕府在直辖领地设郡代或代官,通过测地、村年贡承包制、五人组制等,直接控制农民。德川将军权力较镰仓、室町时代强大。

日本幕府有几个?

日本幕府时代三大幕府是: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日本历史第三个兼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因家族姓氏德川,别称德川幕府。德川家康(1543年—1616年),日本菊花王朝江户幕府开幕将军,三河国人,原姓松平,公元1567年改姓德川,是日本历史第一个姓德川的人。在战国时代与各地大名争夺天下,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先后去世,他继承两人的统治成果,在与各地大名的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君临天下,公元1603年结束战国时代,实现日本统一,并建立江户幕府,时年60岁,公元1605年把将军传给三子德川秀忠,仍掌握实权,公元1616年病死,终年73岁,在任2年。相关内容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另设若年寄,负责掌握幕府领地与直属家臣,还设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财政与江户市政、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诉讼。幕府在直辖领地设郡代或代官,通过测地、村年贡承包制、五人组制等,直接控制农民。德川将军权力较镰仓、室町时代强大。

上一篇:郑州市住房公积金

下一篇:kikuya